第1611章 越來越急迫的前奏(第3/4頁)

然而,如今各藩的力量卻已經衰微,無法和動不動就能夠從領地內征集大軍的戰國時代相比,倉促之間實在拿不出多少軍事力量了。

在日本國的古代,軍事和底層的農民是分割開的,戰爭是貴族武士們的遊戲,軍隊以精銳的武裝和武器稱雄,農民被限制為生產者,受到了極端的壓迫。

而到了後面的戰亂時代,特別是室町幕府在戰國時代,各地的豪族都想要發展想要爭霸,所以他們拋棄了很多自古流傳的做法,不再一味地依賴經過多年訓練的精銳武士,開始尋求擴大軍事實力的任何方法。

各地的戰亂和無休止的賦稅以及掠奪,讓大批農民失去了土地或者面臨死亡的壓迫,對那些不滿於自身命運的農民來說,時代的變亂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只能去參軍的出路。他們中的許多人就參加了大名的軍隊,成為了低級的足輕。從“足輕”一詞可以看出,這些農民出身的士兵缺少盔甲和其他裝備,甚至連武器也不充足,只能依靠一次次地險死還生,從傷亡率居高不下的戰鬥當中積累經驗,並且在軍隊的體系當中往上爬。

同時,因為火藥武器大量輸入日本的關系,戰爭的形勢和方法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大量豪族都裝備了火藥武器,這些武器只要經過最基本的訓練就可以使用,而且威力巨大,足以讓多年訓練的精銳武士價值大大降低——而脫胎於農民的足輕自然因為自己的數量,地位也就開始穩步提高。

後來成為戰國第一人的豐臣秀吉,他的父親是一名足輕,在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手下的軍隊服役。在一次作戰中,他腿部受傷,不得不完全退出行伍。為此他失去了與織田家原有的聯系,重新成為農民。而他的兒子秀吉則繼續服役,而且獲得織田信長的信任,一路升遷,最終成為了信長手下的一名大將。

而信長死後,秀吉通過進行一系列的戰役和政治手段,最終成為了織田信長的真正繼承人,終至統治全日本。但秀吉一朝達到目標,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便開始抽去那使他得以成功地往上爬到頂端的梯子,準備打散農民和軍事的聯系。在對全國的征服幾近完成時,他發布了“刀狩令”,下令收繳全國農民的武器。這原本是一項十分大膽的舉動,此前從未有統治者這樣做過(之前豪強林立的時候,也沒有人敢做這麽自廢武功的事情),但由於秀吉勢力龐大,此舉不光在他自己的領地,也在其他地方大體成功。農民就這樣被強行從軍事上慢慢割裂,重新回到了生產者和被剝削的地位。

等到了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統治日本之後,他不僅沒有扭轉這種趨勢的想法,反而更加推進了這項政策,各藩所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財政也越來越窘迫。在德川幕府的規定下,一個十幾萬石左右的大名,所能夠擁有的武裝也僅僅只有兩千多人而已——而且裝備也日趨低劣,僅僅只能夠維持它的領地內的治安。就連幕府自己,也開始以終身從事軍職的旗本和他們的侍從作為幕府的核心力量。

於是,在拋棄了大規模武裝之後,農民已經被排除出了軍事領域,再加上日本多年來再也沒有發生大的戰亂,一兩代人的時間,早已讓他們忘卻了當年的戰火和訓練,各藩就算現在想要讓他們打仗,倉促之間又如何能夠讓他們成為軍隊的一份子?

各藩雖然心急火燎,但是他們只能緊急地召集他們的親近武士和侍從,幾天內湊出了幾千人趕到了長崎,而且裝備大多數不齊。並且因為幕府禁止各藩私自與別國交易武器的緣故,所以他們的火器也多年沒有更換,大多老朽不堪,連能不能使用都成為了問題。

當發現各藩召集起來的人竟然是這樣粗劣不堪時,內藤忠重和曾我古佑不知道是該為幕府限制各藩的政策之成功感到高興,還是為自己現在形勢之窘迫而苦惱,都有一些哭笑不得的感覺。

不過,縱使心裏覺得悲觀,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他們兩個只能一邊按捺住心裏的焦急和恐懼,一邊認真地開始布防。作為他們的駐節地,長崎港自然是重中之重,他們把集結起來的軍隊大部分都放在了長崎,然後將剩下的一部分軍隊開始往北部移動,希望能夠給福岡藩以一定的支援——歷史上元軍兩次登陸的博多灣就在福岡藩的境內,所以內藤忠重等人當然不會放松那裏的戒備,福岡藩本藩的軍隊也被他們留在了那裏,準備這兩個重點防禦的地區有事時互相支援。

等到親幕府的藩先期準備初步完成之後,內藤忠重也顧不得再考慮其他了,開始派使者通知九州的其他藩主,並且號召他們趕緊整備軍隊,在本鄉守土,以防被大漢趁隙入侵,這個命令也同樣惹起了一陣極大的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