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兵臨敵國(第2/3頁)

之前他剛剛上岸的時候,對這些日本人還帶有一種蔑視心理,覺得自己麾下這些精兵強將打這些日本人輕輕松松,指到哪裏就可以打到哪裏,經過了昨夜一戰之後,他倒是清醒了許多。不過,在部下面前,他不能將這種情緒表露出來,所以說得十分婉轉。

“出發之前,趙帥也說過我們不能只靠蠻力取勝。”這位參議軍官連忙說,“若是日本上下一心,大家都在幕府周圍和我們打的話,我們就這麽些人,就算以一換十,換二十,也斷斷不能取勝,所以我們得靠將日本人分而治之,讓別人來幫我們動手,也讓幕府顧忌國內,不能全力來應對我們。”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武子果然是至理名言!”馬同濟感慨了一聲,“趙帥之前讓我們不要去長崎城,果然是深謀遠慮。”

說完之後,他繼續邁動腳步,逡巡於戰場當中。因為昨晚激烈戰鬥的緣故,他腳下的草地已經被浸染了厚厚的一層鮮血,凝固起來的血液好像給地上鋪上了一層地毯似的,他的鞋子上也沾滿了血跡。

士兵們因為昨晚的激戰,現在都已經十分疲勞,大部分人坐在地上休息,有些人甚至不顧濃烈的血腥味,拄在武器的旁邊睡覺。馬同濟也不想吵醒他們,只是吩咐軍官讓士兵們輪流休息,清醒的人則被安排放哨或者清理戰場上的屍體。

在他的注視下,戰場上的大漢士兵的遺屍慢慢地被清理好了,然後被堆成了一個屍堆。

馬同濟和自己部下的軍官們走到了這個屍堆前,然後默默敬禮,等到敬禮完畢之後,這個屍堆被直接點火火化。

為了免除將士們在異國他鄉作戰、死後只能埋骨他鄉的恐懼,陸軍內部之前作出了決定,規定在戰場上陣亡的大漢士兵,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都要火化。而在火化了之後,這些大漢官兵的骨灰將會被專門收集起來,然後送回到國內安葬,這也是一種維持士氣的手段。

至於那些幕府士兵的遺體,那他就暫時管不著了,到時候就讓當地的民夫來負責埋葬吧。

而就在這個時候,長崎城內還殘存的市區,突然也冒出了火光,這是那些在長崎城內殘存的幕府軍,在得到了老中內藤忠重大人的命令後而進行的放火。這些人當中有一些人比較死硬,原本就打算和漢寇血戰到底,以死報國,現在得到命令之後當然不會客氣了——反正他們自知必死,所以也不在乎給自己留什麽住的地方。

然而長崎城內現在還有不少殘存的平民婦孺,在最後的棲身之處被燒毀的時候,原本就已經經歷過莫大恐怖的他們再度呼喊了起來,這哭喊聲配合燃起的火光,讓人聞之不禁心存惻隱。

這淒厲的哭喊,直沖雲霄,也越過了海面,傳到了遠處的艦隊當中。

“趙帥,征調日本民夫的事情得提上日程了,至少這滿地的屍首得早點處理啊。”在長崎外海的大漢艦隊當中,一位參議軍官皺著眉頭,滿面憂慮地看著趙松,“現在這裏的爛攤子,如果不盡快處理的話,到時候怕是會有一場瘟疫,嚴重阻礙我軍的調動。”

這位參議軍官身材魁梧,不過五官倒是頗為柔和,他穿著特別的青色制服,鼻梁上夾著一副眼鏡,看上去倒有些文質彬彬——來到大漢的西洋匠人將西洋眼鏡的制作方法傳過來之後,大漢工匠很快進行了仿制,經過多年的制造之後,品質已經十分優秀。

他叫嚴廣,字高澤,是如今征日軍的首席參議官。

和大多數在大漢軍中身居高位的高級軍官一樣,他也出身於徐淮。他出身於舉人家庭,從小聰穎,讀書習字都遠比同齡人要強,家裏人原本想要著力培養他,讓他變成家族當中第一個進士,父親也對他給予了厚望。然而,他從小卻對讀那些跟中舉有關的書毫無興趣,反而喜歡一些雜學,尤其是兵書和地理方面的書籍,而且他還喜歡舞槍弄棒,從小就淬煉出了一副好身體。

父親對他原本憂心忡忡,但是在屢次勸阻甚至責打都無果之後,也只好放棄了讓他進學的想法,由著他自己去學感興趣的東西,只是暗自嘆息自家不走運,有了一個讀書種子都培養不起來。

然而,正當族中長輩都覺得嚴廣已經這輩子都沒什麽出息的時候,時勢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趙進的崛起,在徐淮之地很快興起了一股龐大的軍事集團,早已經有心要幹下一番大事業的嚴廣,沒有經過什麽猶豫就老早投入到了軍中。

最初他只是趙字營的小兵,然後通過歷次大戰當中奮勇拼殺而成為了軍官,然後隨著陳昇一起來到了遼東作戰。在這期間,他不僅作戰的勇敢被上峰賞識,就連智謀也頗得上峰的欣賞,最後被當時已經被封為紀國公的陳昇陳大帥調到了身邊,充任參議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