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8章 分而治之和分化(第2/4頁)

對自家軍隊的實力,細川忠利當然是十分清楚的,不過在之前他還心存僥幸,覺得就算打過來,一開始能夠上岸的軍隊肯定也不多,幕府和各藩的軍隊集結起來的話,人數可以大大超過他們,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就能把漢寇趕下海。

可是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卻讓細川忠利大失所望——漢寇登上岸之後,馬上就打敗了福岡藩和幕府的軍隊,然後一路追擊。在聽到大漢登陸博多灣的消息時,細川忠利曾經召集了自己藩內的士兵準備南下支援,可是還沒有走多遠的路就傳來了福岡藩被全線擊潰的消息,他只得馬上收兵。

接下來,留守小倉的細川忠利,聽到了一個個壞消息,隨著最初接戰的勝利,大漢開始一路進擊,以勢如破竹的氣勢向九州島的身處挺進,幾乎無人能擋。而原本應該精誠團結的各藩,則在大漢的兵鋒之下紛紛選擇頭像,最初是島津家,而後是立花家,最後細川忠利發現只要是還沒有和大漢交戰的藩主,基本上都在大漢的威脅之下選擇了投降。

看到這麽多人在大漢兵威之下拋棄了身為藩主的尊嚴,向大漢屈服,細川忠利原本也動過投降的心思。可是當通過各種渠道,得到了大漢使臣發出的《九州獎懲令》的全文時,他的不得不再度觀望。

這篇檄文,明確把有馬家、宗家、黑田家還有小倉藩的細川家等已經或者將要和大漢交戰的藩主大名定為“偽逆脅從”,宣稱大漢兵鋒之下,要讓他們和幕府官員玉石俱焚,並且以叛逆的罪名誅除全族。

說實話細川忠利心裏也感到很委屈——自己明明是和島津家、立花家一樣的外樣大名,並且還沒有和大漢交戰過,結果卻被大漢在檄文當中列為了敵人,要除之而後快,這簡直就是無妄之災。

細川忠利猜測這可能是有哪位心懷不滿的藩主在大漢使者的面前說了自己的壞話,借著這個機會來鏟除自己。

不得已之下,細川忠利只得繼續整備藩軍,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大漢軍隊必然的到來。

他當然不會覺得自己能夠抵擋得住大漢的兵鋒,可是叫他束手就擒,等著被大漢滅族當然也不可能,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能抵抗到什麽時候再說。當然,他心裏也存了指望,希望能夠有人來救援自己。

九州島上的救援當然是不可能再出現了,不過本州島上目前還沒有遭遇過大漢軍隊的兵鋒,當大漢剛剛踏上九州土地的時候,細川忠利就派遣使者北上本州島,沿途通知各藩,希望他們能夠整備好軍隊,幫助抵禦漢寇。當時他覺得只要自己這邊奮力抵禦漢寇,其他各藩再把援兵派過來,擋住漢寇的兵鋒應該不是問題。

不過出乎細川忠利的預料,大漢軍隊這麽快就橫掃了整個九州島,並且開始向他這裏進軍,現在看來,想要指望其他各藩派兵來救援自己已經是不大可能了——除了離得最近的長州藩和廣島藩。

可是長州藩的藩主是戰國時代赫赫有名的毛利家,因為幾次得罪了德川家康,在德川幕府建立了之後多番對他們進行打壓,領地大大縮水,就連軍隊也被迫削減了許多,不管是心理上還是實力上,都難以為幕府效力。所以細川忠利盡管等待得望眼欲穿,但是毛利家的援兵卻一直都沒有到來。

只來了幾位使者,似乎是為了觀察大漢軍隊的具體情況,現在就有一位呆在自己的陣中。

“漢寇現在已經打到我們城下了,如果我們這裏再失陷,九州島上就再也沒有日本人的立足之地了。”勉強壓抑住心中的緊張不安後,細川忠利顧不得擦拭額頭上的汗,轉頭就沖旁邊的這位使者毛利元信說。“要知道唇亡齒寒,如果我們這裏失陷,貴藩肯定會成為大漢下一步進軍的目標,到時候恐怕再無寧日啊!”

他知道毛利家對維護幕府沒有興趣,對幫助細川家躲過災難也沒有多少興趣,所以他只是從毛利家自家的立場來陳說問題,想要用唇亡齒寒的道理來打動他們。

可是毛利元信卻並不如細川忠利希望的那樣緊張和激動,他站在城頭,眺望打量著大漢軍隊的軍陣。

“大漢的軍隊,行止果然法度嚴謹,難怪能夠一路橫掃九州。”看了一會兒之後,他嘆息了一聲,“這樣的軍隊,藩主如何能夠戰勝呢?”

“現在已經是生死關頭,我哪裏還能夠管得那麽多?”細川忠利有些發怒了,但是他現在有求於人,還是強行壓抑住了憤怒,“如果不抵抗,我全族的身家性命就沒有希望了……如果抵抗的話,至少還能為貴藩拖延一些時間,讓貴藩可以從容準備,因為毀滅了我們之後,接下來貴藩就是漢寇的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