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章 倭奸(第3/3頁)

朝廷現在沒有錢沒有人,唯一的優勢就是有一個大義名分在,南方的藩主們既然已經蠢蠢欲動、而且和幕府有舊仇積怨,他們就不會反對起兵反抗幕府。現在朝廷要做的是趕在大漢進兵本州、他們投降大漢之前,去南方號召他們,給他們提供一個名正言順反對幕府的理由,然後把他們聚攏在自己的身邊。

雖然對這些藩主來說沒有多少區別,反正都是起兵反對幕府,但是對朝廷來說卻至關重要——這樣做一來可以不讓朝廷完全落入大漢之手,二來也可以提高朝廷和大漢議價的籌碼,擺出自己的身價來。

在一條兼遐看來,既然大漢信守承諾而且武力如此之強,那麽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考慮戰後如何盡量給朝廷爭取更多更好的地位和實利了。

二條康道也是個很聰明的人,一條兼遐雖然說得有些含糊隱約,但是他很快就領會了這位左府大人的意思,然後仔細權衡了起來。

“左府大人果然計略深遠!”過了一會兒之後,他長嘆了一聲,“我倒是不如左府想得通透……好吧,就按左府大人說的辦,我們南下但是不渡海,找個地方發布朝令。”

“和大漢合作,是右府大人一力主持和堅持的,右府大人因此而有些迷障,這倒也正常。”一條兼遐微微笑了一笑,“未來的朝廷,就要靠右府大人撐持了,還請右府以後盡量以全局考慮吧。”

“左府,事到如今就不要再提隱退的事情了!”這其中略微的譏嘲二條康道當然聽得出來,不過他卻無暇再顧及了。“左府大人如此聰穎,又能夠深謀遠慮,如果戰後就這樣隱退的話,那就是朝廷的重大損失。戰後朝廷必然是百事纏身,焦頭爛額的事情多得是,難道左府大人能夠忍心甩手不管嗎?”

“隱退出家的事情之前我已經說過了,這是我的決定,不會更改了。”一條兼遐卻十分堅決,沒有改動的意思,“這麽大的責任,沒有個人背負起來是不行的。當然,我也不是打算就此就對大家和朝廷甩手不管,日後你要成為朝廷的宰相的話,只要你願意垂詢,我也會盡全力來幫助你。”

自從和大漢達成協議,確定朝廷到時候會有不少領地落到手裏之後,為了避免朝廷被架空的舊事重演,朝廷顯然就需要一套整個的官僚體系來維持這些領地,而現在的這套官職體系顯然是達不成這個目標的。

雖然之前大家要為太多事情煩心,所以戰後朝廷應該怎麽來改動的問題兩個人沒有詳細談過,但是也達成了一個共識——要按照大漢的經驗來重新改革官制,像大漢朝廷那樣實現朝政直統地方——就算在整個日本做不了這樣的改革,至少在領地內要這麽辦。

日本之前的律令官制是完全學習大唐的,左右大臣就是左右仆射,還有各個省部,完全都是按照遣唐使們所帶來的信息進行處置。這樣的一套官制,雖然經過了歷代的一些小改動,但是基本架構已經傳襲了接近一千年的時間。

當年要學習大唐,現在就要學習大漢,既然大漢橫掃八荒證明了自己是強者,那麽就應該去學習他們,任何方面都要學習。

雖然因為信息隔絕的關系,他們並不太了解大漢具體的官制,不過大漢在朝廷內實行內閣和各部大臣制、在地方實行行省郡縣制,上下層疊垂直統轄的事情他們都是知道的,他們打算一開始……一條兼遐和二條康道是左右大臣,又是這次行動的直接領袖,在一條兼遐隱退之後,二條康道顯然在之後會成為丞相,這是眾望所歸誰也說不出什麽來。不過他們兩個也都知道,公卿積弊已久,實務完全不通,多少代人以來只會吟風弄月,所以他們也打算再仿效大漢,提拔一些新進之人來充實朝廷——當然,出於藤原家的立場,他們還是想要盡量讓公卿之後來掌控朝政。

這當然會引起公卿當中的反彈,所以一條兼遐也不打算之後完全不管,要協助二條康道維持局勢,復興朝廷。

“哎……左府大人真是固執……”二條康道搖頭嘆息,也不知道該如何說,“既然左府堅持,那我也沒有辦法,只能期待到時候朝廷能夠諸事順遂了。”

“那時候的事情那時候再說。走吧,既然我們已經拿定了主意,我們就去面見陛下吧,把我們的主意告訴他。”一條兼遐指了一下茅屋,“想要讓南方的大名們響應朝廷的號召,還得陛下多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