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0章 運籌帷幄(第3/4頁)

就當他們計議已定的時候,朝廷的使者又過來了,這對毛利家來說不啻為另外一個的好消息,因為毛利秀就看來,這可以讓他們在和大漢交往的時候,進一步擡高自己的身價,謀求大漢答應給更多好處給他們。

帶著這樣的心情,他一邊下令將二條康道帶入到藩城之內,一邊和藩中重臣們商議此事,很快就達成了共識——繼續觀望朝廷的動向,看看朝廷能夠給出什麽出價,然後再和大漢進行要價。

現在朝廷孤立無援,不過法皇天皇都在手中,左右大臣等人也在手中,朝廷的大義名分是完全握有的,不失為可以利用的工具。

在藩主的命令下,第二天,二條康道很快就被請到了藩城當中的議事廳裏面。

雖然毛利家對皇室和朝廷並沒有多少尊敬,但是表面上他們還是保留有必要的恭敬,二條康道一來到廳內,毛利秀就和他的藩臣們就讓這位右府大人坐上上座,然後自己和藩臣們都坐在了下位。

畢竟,在理論上,官位為右近衛少將的毛利秀就也是朝廷內的官員,而且還算是右大臣坐下的下屬,表面上的恭敬還是要給的。

因為有大任在身,所以二條康道也沒有和公卿們平常那樣,說很多彎彎繞繞的話,而是將朝廷現在的處境、法皇陛下勢要推翻幕府的決心、朝廷和大漢的默契以及朝廷想要倚重長州藩為奧援等等打算全部說給了毛利秀就等人聽。

盡管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當聽到了二條康道所說的一件件事時,毛利秀就和他的藩臣們還是震驚不已——法皇和左右大臣為了恢復權力,居然直接派人去跟大漢借兵,這可是日本亙古以來未有之事。

不過,毛利家本來也不是什麽善男信女,他們自己也打算和大漢合作,所以並不想在道德上批駁朝廷,再說了,朝廷如果公開表示和大漢合作的話,倒還可以在天下人面前把他們投靠大漢的罵名給接過去。

接下來,二條康道又說出了朝廷打算給毛利家的開價:只要毛利家擁護朝廷,為朝廷出力,那麽在戰後朝廷就將確認毛利家在之前的領地,並且確認他們對西國的統治之權,並且還願意任命毛利家的家督為太政大臣。

前面的條件並不讓人驚訝,因為大漢和幕府都已經對毛利家開出了這樣的出價,不過後一條則讓毛利秀就的人驚喜不已。

太政大臣是一個虛銜,在朝廷為藤原家各個後裔分支壟斷的今天,對朝政不會有什麽直接的影響力,但是這畢竟是朝廷內部最高級的官位,毛利家可以借此發揮重大的影響力,再加上本有的領地可以讓毛利家在戰後成為日本最有力的大名之一。

同時,這也是一種宣告。

毛利家從毛利元就開始,幾代人拼了命的努力,在亂世當中建立了基業,並且將基業一點點地擴大,最後成為了可以爭奪天下的龐大勢力,然而在達到頂峰之後,毛利家接下來的家運卻陷入到了困頓當中,一次次地挫敗於東方的強人手中,最後不得不吞咽苦果,臣服於這些強人,眼睜睜地看著豐臣秀吉最後成為太閣大人,眼睜睜地看著德川家康成為幕府將軍。

如果借著這個機會成為朝廷的太政大臣,那麽無疑是宣告了毛利家在和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代天下人,長達幾十年不屈不撓鬥爭當中,取得了的最後勝利,成為最後的贏家,而毛利秀就,也將成為毛利家歷史上最令人敬仰的家祖之一。

為此哪怕就算是和大漢合作,又算得了什麽呢?

在送二條康道去休息之後,毛利秀就和他的藩臣家老們馬上又開始了密議,並且很快就達成了共識,決定接受朝廷開出的條件——反正都是和大漢合作,多出一個太政大臣的頭銜豈不是快事?而且還可以借著朝廷的勢給自家增光添彩。

於是,毛利家馬上就答應了二條康道的條件,並且幫助朝廷打出了旗號,同時幫助朝廷四處散播朝廷將幕府將軍德川家光指為朝敵,號召天下諸大名共討之的詔令。

不過,即使這個時候,毛利家還是沒有直接打出旗號,同幕府決裂,倒不是他們還想反復,而是他們想要借著幕府和朝廷同時拉攏的形勢,再去跟大漢尋求更加優厚的條件。

於是,毛利家的使者很快就再度來到了九州,然後就將這一系列的消息都轉達給了大漢,尤其是朝廷的消息。

長崎的大漢將軍趙松收到了這個消息之後,馬上通知了周璞,而周璞也立刻從島原趕回到了長崎城,與趙松商議。

他們兩個很快就看出了毛利家內心的心思。

“他們這不只是首鼠兩端,還是狡兔三窟啊……”周璞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