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2章 德川這個逆賊

對毛利家,周璞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為的就是盡快將毛利家給逼降,這也是形勢之所必須。

現在,九州島的亂事已經被漸漸地平定了,不管是幕府還是親幕府的藩主、抑或是暴亂的天主教民,都已經被大漢軍隊一視同仁地擊潰,他們的核心人物都已經死在了刀兵之下,而那些士兵和平民們,則被大漢打散了編制,然後強制編入到了勞役營當中。

既然九州島的事情已經解決,那麽下一步的行動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了,這些天趙松和他的參議官們一直都在閉門研究下一步進攻九州島的問題。

雖然在一切具體的細節問題上大家還有一點小爭議,但是大的戰略大家都已經達成了共識,那就是要徹底貫徹天子選定的征日基調——兩路進兵,一路北上進攻京都,一路直接登陸關東平原。

關東平原是幕府的根本重地,直擊關東肯定會給幕府帶來極大的震動,並且真正傷到他們的根基,不過德川幕府在那裏經營多年,擁有的力量和根基肯定不能和九州與西國相比,所以先行進攻京都不僅可以盡快占取日本朝廷的大義名分,也可以吸引幕府去馳援京都,消耗他們在關東的實力,更加方便大漢直擊關東的行動。

所以,盡管身為關東登陸的主力軍和計劃人,但是趙松和他的參議官們都十分重視進攻京都的行動。按照之前朝廷商定的結果,進攻京都一路當由使臣周璞負責,以體現大漢匡扶藩國綱紀、討伐不臣的正義性,不過周璞從未帶過兵,所以肯定就需要有參議官來輔佐他。

另外,給他分配多少兵力也令人頗費思量,因為大家都對九州島上的藩軍的戰鬥力沒有多少信心,除了薩摩藩和柳河藩因為都是戰國將領帶隊而多少有些底蘊之外,其他投降他們的藩,軍力都十分孱弱,完全不在趙松等人的眼中。

而大漢軍隊的數量卻又太少,趙松和眼光都不想要分太多兵力給周璞,以至於削弱他們在關東平原上和幕府決戰時所能夠動用的兵力。

在這樣的情勢下,毛利家的地位就體現了出來——毛利家也是戰國時代的豪強,雖然領地被幕府用各種手段大大削弱了一遍,但是畢竟還有當年的底蘊在,很多人甚至多次參與過戰爭,積累有豐富的經驗。

這也是周璞一開始就刻意優待拉攏毛利家的原因。

可是事實證明,毛利家實在太過於奸猾,一味地優容籠絡他們,非但不能夠把他們拉入到手中,反倒還會給他們以僥幸心,讓他們想要借著機會索要更高的條件。

既然如此,那不如幹脆強硬應對,逼迫他們馬上做出選擇來。

現在周璞已經和他們說得很明白了,在規定的期限之內必須投降,如果不投降則要把毛利家視作為自己的敵人,並且會直接攻打。他要讓毛利家知道,現在他們已經沒有多少選擇了。

在當天,已經被周璞嚇得驚魂未定的毛利元信再也不敢耽擱,趕回到了長州藩內,然後將周璞的強硬條件轉述給了藩主毛利秀就。

毛利秀就也當即被大漢突如其來的強硬態度給弄得大驚失色,他馬上再度召集了藩內的重臣們商議此事。就在這時,他們也接到了大漢的炮艦已經出現在了下關的海面上,隨時準備開炮進兵的消息。

雖然他們對大漢如此蠻橫不留情面的舉措有些心懷不滿,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大家也一籌莫展,說不出除了屈從之外還有什麽辦法——毛利家等了多少年才碰到這樣的機會,實在不甘心放過,繼續對幕府臣服。

再者說來,如今他們已經是首當其沖,再不投降的話恐怕就會變成大漢進軍的第一個祭品,因此人人都覺得此時除了答應大漢的條件之外也無路可走。

不少人在不期然間想起了當年小早川秀秋的故事。

小早川秀秋是戰國名將,是豐臣秀吉的外甥,一度身為豐臣秀吉的養子,後來成為了小早川隆景的養子,並繼承了小早川家督。

他在豐臣秀吉死後表面上追隨毛利家,但是老早就投靠了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的戰場上,他一度躊躇猶豫,但是德川家康果斷下令部下轟擊他們的軍陣,催促他作出倒向自己的最後決斷。

就是在德川家康的威逼之下,做出了最後的決斷,在西軍當中反戈一擊,結果給西軍帶來了重大損失,最後成全了德川家的天下。

小早川秀秋此舉,自然得到了毛利家全族的憎恨。然而時移世易,沒想到到現在,他們卻又要體驗一把被人把刀兵架在脖子上逼迫作出決定的感覺了。

因為時間緊迫,所以毛利秀就也顧不得再和二條康道以及朝廷商量,只是知會了二條康道一生,讓他明白體諒自己一族現在所面臨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