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4章 倭京就在眼前(第2/3頁)

不得不說,周璞真的被這個提議給驚到了,他絕沒有想到,日本朝廷居然會想要將被廢黜的興子天皇嫁到大漢來。

這到底是算和親,還是算輸誠呢?抑或是甩掉一個麻煩?

他們怎麽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應該怎麽應對。

直接拒絕怕是不太好,可是貿然答應更是不行,事關皇室,自己必須謹言慎行,不能輕易表態,這個問題應該由京城拿定主意才好。思酌了片刻之後,他做出了決定。

“右府大人,貴國的這個提議,實在讓人有些意外……我是沒辦法來決定的,不過我會將此事上報給京城,讓天子來決定。”

“事關皇室,天使自然不便表態,在下自然可以理解……不過天使可以美言幾句,讓貴國朝廷能夠看到我國的誠意和此事的利弊。”二條康道放低了聲音,“只要天使能夠幫我們說說話,不管成或者不成,我們都會感念天使之恩,竭誠以報!”

“我會盡快回稟國內的。”周璞也不多承諾什麽,只是淡然點頭答應。

這件事成或者不成,對他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他只是盡個職責上報上去而已,至於竭誠以報之類的話,這些人跟他說了許多次了,他也沒放在心上。只要大漢軍隊站在自己身後,也不怕他們不竭誠以報。

在來到了長州藩的藩城之後,周璞再次受到了極其熱烈的歡迎,他跟毛利秀就和毛利家的眾位藩臣們相談甚歡,然後一起研判局勢,為接下來的行動達成默契。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大漢海軍的運輸船繼續運輸軍隊和器械物資北上,然後在長州藩內集結,長州藩軍由此聲勢大漲。不過,和島津家一樣,他們沒有接受周璞等人的統一指揮,而是獨立指揮自己的軍隊,對此周璞雖然略有些微詞但還是接受了。

而在些時日當中,周璞在這裏多次發布了文告,一方面痛斥幕府的罪惡,一方面則宣稱大漢已經派大軍上了本州島,來到了日本的根本重地,要求的藩主認清楚形勢,早日投順大漢,不然就將被大漢視作敵人,未來將保不住家業領地。

在大漢軍隊屢屢進軍得手、多家大名望風歸降的今天,這種威脅變得格外有力,在周璞發布文告沒有多久,周邊就由藩主私下裏派使者前來試探詢問大漢是否能夠放過自己了。

形勢進展十分順利,周璞也自然是春風得意,不過他也知道只要幕府還沒有被完全打倒,他的事業就還沒有成功,所以他也不敢懈怠,這些天當中一直和自己的參議官們一起商討,努力學習帶兵打仗的常識。

這段時間裏面,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長州藩北部毗鄰石見國和安藝國的邊境,一直都沒有出什麽亂子,也沒有被大軍前來征討的跡象,並且長州藩派往這些地方的哨探也並沒有發現這些地方有大規模的兵力集結,甚至幕府一直都沒有對長州藩的反叛做出任何回應,好像毛利家和大漢的登陸部隊已經被他們都遺忘了一樣。

這種反常的形勢讓周璞和他的參議官們都頗為疑惑,他們判斷幕府已經對當前的形勢束手無策,更加已經對大漢軍隊的兵鋒產生了恐懼,所以不再打算征伐長州平定叛亂擊垮大漢軍隊,只打算以守勢的戰略來和大漢拖延時間,讓大漢在消耗當中不得不做出撤軍的決定。

幕府的戰略清晰明顯,甚至可以說是十分明智,他們沒有意氣用事,主動興兵過來和大漢軍隊決戰,而是利用地利和防守來打一場消耗戰。

既然這樣,原本他們制定的“協助毛利家固守長州藩,擊敗幕府的征討大軍,然後再趁勝追擊進軍京都”的戰略已經不合時宜了。

他們想要借著自己這一路吸引幕府的軍隊,可是幕府現在好像對他們不為所動。

於是黃昌國和周璞商討之後決定更改計劃,從先防守再反擊,該為自己這邊主動進攻,向本州島的腹地挺進,想來只要大漢軍隊逼近京都,那麽幕府就算保守退讓,也不得不和自己這些軍隊交戰吧。

做出了定議之後,登陸的軍隊更加加快了集結的速度,然後大量被部署到了長州藩的北方邊境,隨時準備向北進攻。

這些軍隊,大部分都是九州島上的各藩藩軍,經過了大漢一段時間的整編和訓練之後,實現了統一的指揮,而不再像是之前的大雜燴,再加上被周璞用重賞所刺激,戰意都還算高昂。

而二條康道則在藩軍的幫助下潛回到了石見國內,他要回到朝廷當中,將自己得到的消息轉告給他們,同時讓他們做出準備早日同大漢北上的軍隊匯合。

在這一片厲兵秣馬的氣氛當中,毛利家在本藩內也一直都在調集藩軍,達到了整個藩內能夠動員的極限,他們做夢都想要恢復舊日的領地,所以最為積極。同時,他們還在藩內催征糧食,幾乎讓鄉村為之一空,甚至還出現了小規模的暴亂,遭到了血腥嚴厲的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