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章 商人無大義(第3/3頁)

更何況,他們越是覺得大漢在傾力進攻進度,就越不會想到大漢的主攻方向居然會是直接殺奔關東,和幕府決戰,那他們的軍事部署就會出現問題。

在使者們被送走之後,大漢軍隊的進兵速度開始緩和了下來,除了黃昌國一路順利進兵席卷備前國海邊各個城鎮之外,周璞大軍的本陣開始穩步進軍,最後在備前國境內離姬路城還有幾十裏之外的地方停留了下來,將那裏變成了自己的大營。

而他們在進軍的時候,幕府軍隊一直沒有出城對周璞大軍進行襲擾,看來一如黃昌國等人的判斷,幕府確實就是打算拋棄西國,然後依仗姬路城等地方的要塞來進行死守,用拖延的辦法來讓大漢失血,最後達到大漢不得不撤兵的目的了。

“他們自比為高句麗,但是卻沒有想想,我們大漢又如何能是立國之初的大唐能比?”在一眾將士的簇擁之下,周璞巡視自己大軍的時候留下了這樣的評斷。“如此保守,只能是被動挨打而已。”

而就在這時,從近畿地區又有一群人暗地裏找上了他。

不過,這群人並不是幕府的人,而是近畿地區的商人,尤其是以堺市和大阪城內的商人為主。

堺市一直都是日本傳統的商業城市,因為位於攝津國、河內國和和泉國三國的邊境,而且交通位置十分方便,所以這三國的商人都會集中這裏做買賣,再加上近畿地區物產豐饒,由臨近京都這樣的消費地,所以堺市就成為一商業城市。

在戰國時代,堺市成為了一座自治城市,裏面充斥著大批豪商,就連各地的大名也不得不有所忌憚,想盡辦法來進行拉攏。堺市也因為這個特殊的地位,而躲過了各地大名頻繁的廝殺,成為了連傳教士都十分羨慕的和平富足的城市。

不過,正因為堺市的地位和財富,它很快就引來了有實力的大名的覬覦和忌憚。

從豐臣秀吉開始,中央政權一直都盡全力來打壓堺市,豐臣秀吉派兵打開了堺市的堅固城墻然後搶掠了這座城市,而德川家康在進攻大阪的時候也將這裏變成了一片白地,堺市的商人和財富受到了極大的損失。

不過,因為堺市的優良地理位置,在幕府建立之後,堺市又重新開始復興,裏面的商人又開始活躍起來,也重新把它變成了繁榮的商業城市。

不過這時候,大阪作為商業城市也開始發展了起來,並且和臨近的堺市開始競爭。

堺市因屬自治城市被打壓,很多人被迫遷往由幕府直接管治的大阪居住,江戶幕府更將其商業的重要機構和機能也都遷往大阪,讓大阪後來居上,也變成了日本的重要商業城市。

不過,無論是大阪還是堺市,都吃盡了德川幕府的苦頭,他們都對德川幕府沒有什麽擁護之情,有些人甚至因為德川幕府幾次進攻大阪而對幕府滿懷仇恨。

當大漢登陸本州島,讓整個日本陷入騷動,而且一步步向近畿開始進攻的時候,這些城市裏面的豪商們開始動搖起來了。他們暗中開始互相聯系,商討之後應對新形勢的對策。

不管是出於仇恨,還是出於保護財產的需要,他們都認為自己必須要和大漢先行進行一些聯系——這樣不管是大漢和朝廷勝利,還是幕府勝利,他們的財產都能夠盡量得到保全,而不是如同戰國時代那樣只能任人宰割。

可是怎麽與大漢進行聯系倒是讓他們犯了難,因為之前幕府壟斷了對大漢貿易的緣故,他們都是專做國內的生意,極少涉足於外貿當中,和大漢的聯系渠道很少,更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交涉人。

眼見大漢已經打到了近畿的門口,這些豪商心裏愈發緊張,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決定讓三井家來負責進行帶頭接洽——三井家之前生意做得很大,而且已經開始涉足外貿,並且曾經和長崎的大漢商館取得過聯系,在這些豪商們看來,已經是現在最好的人選了。

而為了自己的身家,三井家也不敢怠慢,馬上派出自己家族內可以信任的人,輕裝簡從,小心翼翼地通過自己的渠道越過了兩軍的陣線,偷偷地潛入到了大漢軍隊的勢力範圍當中,然後想盡辦法將消息透露給了大漢軍隊。

通過多年的商業積累,三井家現在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商業家族,依靠血緣為紐帶進行家族式的經營,三井家通過幾代人的繁衍已經分為了好幾個支系,而這次被派來人,來自於血緣和本家十分親近的分家,名字叫做三井高松,他被親自派過來,也體現了三井家、乃至整個近畿豪商們對大漢軍隊的忌憚和重視。

當得知到豪商們的使者的到來之後,周璞也一改之前在幕府使者面前的倨傲,十分禮遇地接見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