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步步生蓮(第2/4頁)

別人不相信,吳然石堅可是相信的。他立即大叫一聲:“停!”

要紮營休息了。這幾天趕下來,他自己本人胡子老長,頭發也亂了,都不成一個人形,士兵一個個也累得要命。

對於趙禎的不要聲張,他明白過來了。小皇帝這是想借這次事件,來個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現在他將消息封鎖出去後,那麽就有可能看到一些大臣的動向,還有宗室子弟的一些意向。當然還有一個用意,有可能使那個王爺暴露出來。

這個想法是好的,可是石堅開始為難了,自己現在到了真定府了,離京城並不是很遠,如果象以前那樣的速度,只要四五天時間就可以到達京城了。

現在如果自己放慢了速度,那麽肯定有人會懷疑。想想也好笑,本來擔心趕到京城的速度遲了,可現在反而擔心時間早了一點。大軍開始紮營。聽到石堅的命令,士兵自然欣喜若狂,以石堅的體力都有點吃不消,只是他現在沒有察覺而己。況且普通士兵。

石堅坐在草地上想著主意,臉上的神色變幻不定。不過還是以喜色為主,有時候居然失態地呵呵直樂。小皇帝,福大命大。石堅不知道,吳然這一行,除了吳然外,還有其他幾個人,事後將石堅的情況稟報了趙禎。更讓趙禎感到感動。這也為以後石堅的政治生命打下牢固的基礎。

第二天,吳然回去了。這行保密,不讓大臣發現。所知道的幾個人都讓趙禎下了封口令。對於小皇上的這種做法,石堅並不是很贊成。不過小皇上開始自己拿主意,這是一個好事。不能以後自己保他一輩子,而且自己也打算了,事情一了,自己開始要選擇退隱。就是在朝中,也不行,征伐契丹什麽的,他還是要離開朝廷。

也就是說,也要讓小皇上學會獨立。這是小皇上走出的第一步,石堅必須要配合。讓他玩上幾天。

石堅想了想,還是將申義彬喊來,將事情真相說了一遍。申義彬一聽,這是好事啊。小皇上與石堅的感情,申義彬不是不知道。當時,太後掌權時,小皇上還為石堅向老太後爭執,而石堅掌管軍權,直接說了,誰要動小皇上,石堅就要與誰拼命。這一年多來小皇上安然無事,也與石堅有著莫大的關系。

如果換了一個皇帝,後面的事未必可以預料了。

兩個人想了想。反正小皇上現在脫離危險了,陪他玩玩著。於是石堅帶著大軍從娘子關進入河東路。做什麽去了。他再次繞道,到五台山為小皇上祈福去了。

這樣一來,從理由上也馬馬虎虎得講得過去,而且因為這一繞,最少耽擱了五六天時間,騰出這時間讓小皇上去玩吧。也不能太長,否則怕小皇上玩過了火。

三天後,石堅來到了五台山。這是石堅第二次到五台山,第一次,是與小皇上一道來的,是不為百姓祈福的。這一次石堅是為皇上祈福。五台山不是一個寺廟,但石堅還是來到五台山的主廟之一,也就是寶嚴寺,上次與趙祉一道前來的地方。

現在石堅心情大好,他還規規矩矩地念了《無量壽經》。這個經義主要講述的是,過去世自在王佛時,有國王出家為僧,號法藏,發四十八大願,稱:“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經漫長時期,積無量德行,在十劫前成佛,號“無量壽佛”。光明壽命最尊第一。其國土謂安樂凈土,無量功德莊嚴,國中聲聞、菩薩無數,講堂、精舍、宮殿、樓觀、寶樹、寶池等均以七寶嚴飾,百味飲食隨意而至,自然演出萬種伎樂,皆是法音。其國人等智慧高明,顏貌端莊,但受諸樂,無有眾苦,皆能趨向佛之正道。至於往生者有上輩、中輩、下輩之分。彼國菩薩都得到一生補處(即隔一生而成佛),以觀世音、大勢至為上首。最後釋迦牟尼勸彌勒及諸天人等,備勤精進,不存懷疑,信心回向,便能在彼國七寶華中化生,等等。

當然,石堅用這個經義,一是祝福趙禎長壽,二是謳歌宋朝百姓文明開化。

聽到石堅口誦經義,寶嚴寺的老和尚們搖頭晃腦。妙啊,石堅現在多大的聲名?幫助佛教說一句話,也免去了道教的擠壓。

這件事本來到此為止,可是老和尚貪心不足。主持走出來說道:“石施主。”

石堅點點頭,稱施主是不錯的,佛教也講究一個平等嘛。難道讓老和尚磕頭,下拜,然後歡呼石大人,自稱小民?

主持說道:“老衲有一個小小的請求。”

“請說。”

“石施主,到了我們寺廟已經兩次,可謂是有緣。能不能為我們寶嚴寺題一首詞。”

石堅郁悶。題一首詞,他的一首詞在市場上價碼在幾千貫,還有價無市,這是也是小小的要求?不過他還是拿起筆來,在紙上寫道:謾說蓬山煙雲處。老子駕扁舟,破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