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在南方(第2/3頁)

石堅會意。這是他的教育政策,為了使少數民族改變落後的局面,還有漢化,石堅從幽雲十六州回京城,再次推出了教育工程。不但向北方以及西方,連南方也不例外,派了大量的讀書人指導這些民族的孩子上學。為此,朝廷撥款達到了幾千萬貫。這還是現在因為印刷術的改進,節約了大量成本。同時石堅還指導學生發明了黑板與粉筆。

這位姓孟的夫子,恐怕也是這些讀書人之一。

但敢於吃這個螃蟹的人並不多。雖然宋朝讀書人不在少處,可他們最終目的還是考取功名,朝廷是為這些教書先生撥下巨大的薪水,可孟子不是說過,餓者不食嗟來之食。石堅對他們這種想法無語,還不能強逼。特別有些讀書人,靠妻子勞動,來養活他們讀書,指望著一朝高中,改變命運。可那有那麽好的事,朝廷數年一次科舉,從秀才一直考到進士,每次考中的人將近百分之一,那麽好高中的?象考中進士,全大宋幾十萬讀書人,可幾年才錄取幾百人。這需要才華,還需要機遇。正好考題對了口味,才會脫穎而出。

可人家有人家的想法,我本來才華就不足了,現在再教其他孩子讀書,豈不是更分了心?石堅不好強勸,隨他們了。

但還是有許多讀書人看出這種好處,在教導孩子讀書時,自己也在一邊溫故而知新。同時拿了朝廷的薪水,足以養家糊口,也沒有剝奪自己參加科考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唯一讓他們不滿的就是所到的地方條件都很艱苦。最後前去報名,只是那些家中實在端不鍋蓋,沒有辦法渡日的窮秀才了。

石堅點頭。讀書人未必有出息,可想要有出息,並且有大出息,肯定要讀書。

“這話也未必對吧?”小姑娘眼裏出現了一絲迷茫。

石堅笑了笑說:“也能這樣說。讀書未必有出息,但書讀得多了,讀得深了,就一定有出息了。”

石堅未必對這個小姑娘感興趣,可對這個種族的婦女十分地同情。在這個種族中,有明確的性別分工,女不犁田,男不插秧。如果勞動力缺乏,婦女必須女扮男裝在夜裏犁田。男人犁田、耕地、整修田埂。這些活兒較費力,且泥裏水裏的拼搏,對婦女來說確實困難。這並不是說婦女不辛苦,插秧、割秧、挑禾等,不說別的,僅就腰來說,快要斷了。其實農業生產中這些軟活比犁田耙地更吃苦。

“可我們寨子中那位老夫子書讀得多吧?”

石堅心裏笑了一下,讀得多,有什麽用,要讀得精,最少到了南方的讀書人很少有功名在手,大多數連秀才都沒有考中,但這話,石堅並沒有說。他問道:“難道你們寨子裏面那位老夫子遇到了什麽麻煩?”

小姑娘聽了臉色變了變。過了好一會兒,她才說道:“你們來自宋朝什麽地方?”

申義彬再次警惕地看著她。

石堅暗中拽了一下他的衣服,意思不要想那麽多,小姑娘眼神在哪裏,單純清澈,況且他們這次前來,也只有他們這十幾個人知道。

石堅坦然地答道:“我們來自大宋的京城。”

“那你們一定認識宋朝的許多大官吧?”

石堅一笑說:“我們認識他們,他們不認識我們。”

小姑娘眼裏出了失望。

石堅問道:“這位姑娘,你問這麽多有什麽事嗎?”

這時後面的老船夫喊了一聲,這個姑娘眼裏閃爍了一下,走了出去。山歌再次傳出來:

“天上的烏雲一般黑喲。

地上的烏鴉一般黑喲。

什麽心兒要不得,

有了良心哎——成了短命的花。

什麽事兒做不得,

做了善事哎——小鬼馬上來捉拿。

為什麽美麗的兔子,

狼要來吃啊?

為什麽美麗的花朵,

風雨總要來吹打?

天上烏雲一般黑喲,

太陽躲在烏去後面不說話。

地上的烏鴉一般黑喲,

鳳凰躲在烏鴉後面不說話。”

申義彬聽了後,對石堅說道:“石大人,我們不要多事。”

石堅一笑,說道:“我看看,放心,我不會自不量力的。”

申義彬嘆了一口氣,這一行本來他就不贊成,可石堅偏要來。來了這個小姑娘又跑來說什麽老夫子。

他聽得說道:“石大人,這些地方是大宋的羈縻之地。”

石堅冷笑一聲:“是羈縻之地。可現在我們教他們孩子讀書,如果他們不善待我們的教書先生,不妨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

羈縻是因為民族觀念不同,可不能完全脫於管轄,這最後還會形成壞事。隨著宋朝的強大,這種羈縻制度必然要收緊,走上軌道。

後面小姑娘唱完了山歌,正在與她父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