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借刀(第4/5頁)

石堅這樣一說,都一起動心。現在的宋朝與以前宋朝可是兩樣的,如果宋朝能將他們當作自家人,那是最好不過。可他們同樣也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利,一起狐疑地看著石堅,問什麽辦法。

石堅答道:“現在我向朝廷提議了,將你們各羈縻州化而為縣,你們將作為知縣,與朝廷享有一樣的權利和薪水,同時你們這個知縣還可以繼承。”

這一次議論聲更大,這好事讓他們不相信。至於某些人從刺史降為知縣,也不生氣。那個刺史是弄著好玩的,這些人也不是傻瓜,自然懂得這個道理。比如夔州路有五十多個羈縻州,可真正的州有多少個,才十三個州府軍,這些羈縻最大的也不過相當於一個縣,有的小州不如一個小鎮,說得好聽一點,就是一個大山寨。這樣的劃分,自然對他們大大的有利,而且宋朝的薪水很豐厚,這比不遠千山萬水,跑到宋朝京城騙一點進貢的賞賜強得多了。

一個個交頭結耳,不相信,這世界真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果然石堅說道:“至於朝廷的俸祿有多豐厚,你們也知道。比從你們從你們子民身上剝削來的這些血汗錢並不會少多少。”

說著石堅拍了一下眼前的贓物。

“但自此以後,你們有權利繼續治理你們的族人,可沒有權利向他們討要進貢,與禮物。至於你們族人,以後稅務由朝廷管理。如果好朝廷會少收一點稅務經示意思,如果不好,朝廷會免去稅務,如果差,甚至朝廷還會補貼。但本官估計你們現在的狀況,沒有五十年朝廷估計是收不成稅了。另外,朝廷將派一名主薄協助你們處理事務,同時還會派出大夫幫你們族人看病,派先生教導你們族人讀書。還有其他,比如提供作物種子,指導種植方法,幫助制造器具等等。但這個主薄只是協助,並不幹涉,甚至有可能幫助你們向朝廷反應你們部族所需要的要求。”

其實這是好聽的說法,除了這一點,還有耳目的作用。一開始實行,主薄權利小,可時間一長,主薄的作用就漸漸顯示出來。但這一點石堅沒有說。至於五十年一說,那是誇張,一旦進入飛快發展,這些山區也並不是一無是處。最大的區別就是以後朝廷很有可能多津貼出幾十萬貫錢。看似朝廷在倒貼,可沒有算另一筆帳,由於朝廷主動經營,減少叛亂,加速融合,平叛以及駐軍的費用並不會低到哪裏去。時間一長,這裏漢化加深,也就是與中原無異。這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

“當然,你們也可以拒絕,還按照原來的方式,朝廷也不強求。但有一點,如果不能保障你們族人安份,讓他們擄掠,朝廷一定會從嚴處理。另外,還有一件事,朝廷將再次修三條馬路,橫穿原來的三條道路,使你們大多數部族交通方便,與外界溝通。”

很仁義,你們自己作主,朝廷不強求。但後面還有一句話,如果不同意,這個路也不會從你們哪裏經過了。而且石堅還相信,絕大部份部落會同意。怎麽說,畢竟大部族占了少數,其中大多是小部族,現在讓他們有一個真正的縣級待遇,那個不肯?這樣一來,四周全是屬於宋朝的地盤,宋朝定會區別對待,這些不願誠服的部族孤立其中,隨著生活差距拉大,到時候百姓要麽有怨言,要麽叛逃出去,也不會堅持很長時間。

最主要一點,石堅說有繼承權,還有管理權,但沒有說朝廷沒有處理權。如果做得不好,還照樣撤你的職,只是從你親戚子女中選擇出一名優秀的人來繼續你的地位。到時候一來,也同樣會害怕朝廷。

然後石堅再次宣讀了一些名單,有二十多個羈縻州接受通知,但沒有來。石堅念完後,當著這些酋長的面,開始命令從軍隊中抽出三萬人對這些部族征剿。講道理歸講道理,但想繼續象以前那樣打馬虎眼,是不可能了。

石堅這也是做給這些酋長們看的。

然後立即讓同意的酋長們登記造冊。

不能讓他們思考的時間,不然不是思考,首先沒有猶豫的人都是一些小部族,本身就生存在各大部族夾層裏,現在得到了好處,自身也有了保障,何樂而不為?如果讓他們商議,保不準一些大部族對其恫嚇,反而壞了他的大計。

可確實還有近半的部族在考慮。石堅並不強迫。就坐在台上閉目養神,如果有疑問,他也回答。

到了晚上,還有三分之一在觀望。

石堅宣布大家暫且散會。但將一些酋長召進大帳,這中間如西南七蕃,不但本身是大部族,而且是最早投靠宋朝的,他們還有著功勞。石堅對他們說了,你們不用擔心,你們的功勞朝廷記著,也不會讓你們委屈,因此一旦改編,你們不止只一個縣令。這麽多羈縻州,總得有一個知州吧。還有通判,長史等等。這些職務就是你們的。但現在不能說,一說這碗水就端不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