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黑六月(第2/4頁)

因此從王建後,高麗與中原王朝關系密切。直到他的孫子現在的高麗國王靖宗的父親顯宗為止,雖然後來因為契丹強大,被迫向契丹臣服,可與宋朝還有密切的來往。但契丹的崛起,同樣也給了高麗一個機會,因為契丹征服渤海國,大量渤海國百姓湧入高麗,給高麗帶來人口繁盛。

所以高麗的矛盾主要還是與契丹的矛盾,就包括契丹幾次入侵,給高麗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就象女真也開始崛起,騷騷高麗人。顯宗時大將尹瓘領兵十七萬掃蕩女真聚落,占領了東北邊境附近的鹹興一帶,為了永久占據,還設置了九座城壘駐兵防守。不過,後來尹瓘在朝廷中失勢,他開拓的邊疆顯得可有可無,被朝廷慷慨地賜予女真,以換取女真部族定期的朝貢。

其實主要策略還是希望女真牽制契丹人。

就如這一次女真與赤脫脫還有高麗的三方聯合,並不是針對宋朝的,而是針對契丹人的。

就象狄青與種世衡率領十五萬宋軍渡過渤海,到達開京時,靖宗派使者所說:“我們高麗一直向天朝臣服,被天朝如父母,並沒有冒犯天朝之處,為何進攻我們高麗。要進攻你們宋朝應當進攻契丹,或者背叛你們的赤脫脫啊。”

在他們眼裏,他們所打的是契丹,而在石堅眼裏,無論契丹也好,宋朝也好,這是咱們人們內部矛盾,你們高麗摻雜在裏面做什麽?但石堅不能說。而高麗使者心中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不但我們高麗對你們宋朝恭恭敬敬,而且你們宋朝還封鎖海洋,連我們高麗人的船只航海都不允許。因此,這個使者對石堅的進攻莫明其妙,心裏不服氣。

面對高麗使者的責問,蘇仕國答道:“現在契丹已經歸順我們大宋了,契丹的臣子就是我們大宋的臣子,契丹的土地就是我們大宋的土地。可現在你們高麗人卻霸占了我們大宋的土地,誓不退兵,請問是何意?”

這也有道理,也沒有道理。畢竟高麗出兵時,契丹還沒有誠服於大宋,就是宋朝討要領土,也要派一個使者前去高麗,商議一下。使者怒火沖天地回去。

聽到使者的話,高麗群臣開始爭議,有的說宋朝強詞奪理,如果沒有我們辛辛苦苦地與契丹戰爭,將契丹削弱,宋朝怎麽這麽容易的逼迫契丹投降?現在有水喝了,卻忘記了挖井人,而且連我們的水也要搶去。這些人是舍不得放棄所占過來的領土。高麗山地多,現在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跨過鴨綠江,占領了幾乎有原來高麗大小的土地,一下子放棄了,雖然他們說得看似也有道理,可實行上心裏確實舍不得。

有的說退吧,我們惹不起宋朝人。這是看到了宋朝強大的軍事力量,害怕了。還有的說就是退有什麽作用,宋朝是狼子野心,吃不飽,除非我們高麗全體向契丹那樣投降。還別說,真猜對了。

這邊在討論,那邊十五萬大軍全登上了岸。開京與高麗其他城市不一樣,就靠近海邊,還有現成的港口。原來還有守軍,在港口上守衛的,只是宋朝大軍還沒有靠岸,那種矮山虎大炮一轟,高麗士兵全逃跑了。搶灘時,竟然連一個高麗士兵的反抗都沒有碰到。大軍登了岸,開始將開京圍了起來。

可開京城並沒有那麽好攻克的,開京自從王建立國以來,陸陸續續地建設,直到顯宗二十年,依山而築起京羅城,城基周二萬九千七百步,共有崇仁、宣旗、保定、光德、德山、會賓、仙溪、泰安、弘仁、乾德、保泰、宣義、狻猊、定平、仙巖、慈安、彰義、迎陽、安和、成道、會昌、安定二十二門。易守難攻。

這是高麗城市的一個主要特點,城市大多依山而建,地勢險惡。這也是李世民兩次攻伐高麗,沒有全功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一次宋朝軍隊沒有唐朝多,甚至連契丹都不如,可人家火力強大,無數的火炮向城中發射。狄青還派了人喊話,馬上高麗靖宗主動出城投降請罪,否則攻克後殺無赦。也就是屠城了。

看到這情況,高麗靖宗無奈,只好一邊派出使者向宋朝求饒,一邊下詔,令在遼東的大軍回撤,保衛國家。現在唯一的辦法,只有拖,倚著地形之險,拖進冬天了,宋朝師老而無功,到時候才有與宋朝談判的資格。

想法是不錯的。大軍源源不斷地從遼東往回撤,現在遼東契丹是無暇東顧,都將國家交給人家了,宋朝不追擊,自己幫宋朝追擊,犯傻不成?

而且不用宋朝大軍進攻開京,高麗人也開始撤退了。

到了六月上旬,楊文廣終於帶著近十萬宋軍突然從外興安嶺殺出。這些軍隊在更冷的北方,茹毛飲血,苦練了數年時間,他們甚至比若別溫戰士更加兇野。同時還因為北方基本上都是無主之地,宋軍在哪裏除了練兵種植糧食外外,養了無數的牛羊,這些牛羊大量繁殖後,帶回中原成本過高,除了牛皮羊毛等比較值錢好保存的運回了宋朝外,大多數讓士兵當作糧食吃了下去。因為以葷腥為主,體格也比較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