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戚豪族 英冠人傑長孫無忌(第2/3頁)

高宗李治即位後,當年親舅推舉之景猶然在目,自然心中懷有萬分感謝之情,馬上進拜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揚州都督,仍知尚書及二省事。長孫無忌也竭盡忠忱,數進良諫,高宗無不優納。

高宗作太子時,入侍太宗,看見時為太宗才人的武媚娘,心旌搖蕩。雖然也好色,李治畢竟和楊廣不一樣,老爹還沒咽氣就撲過去摟著父皇的愛妃求歡。太宗崩後,按規矩武才人應落發為尼。高宗以上香為名,於寺廟見到武才人,兩人泣下如雨(不知是睹佳人思亡父,還是大喜成悲)。

當時,高宗的王皇後沒有孩子,蕭淑妃有寵。王皇後聽說此消息馬上令武才人留起頭發,勸高宗納武才人為後宮,目的想奪蕭妃專寵。沒料到的是,武氏巧慧異常,不久就大受高宗寵幸,獲封為昭儀,王後、蕭妃一齊被冷落,此時二人連手再想扳倒武昭儀,卻是永不能夠的事情。

雖然王皇後失寵,畢竟結發之妻,高宗並沒有廢後之意。不久武昭儀生下一個女兒,王皇後見了心中真的十分憐愛,抱在懷中逗弄,然後離開。武昭儀暗中潛入,活活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然後等高宗看視時大哭大鬧,陷害說王皇後弄死了小公主(武後之毒,歷代罕有)。高宗勃然大怒,立馬起了廢掉王後的心。由於皇後母儀天下,高宗自己還真做不了主,便首先從巴結自己的親舅入手。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高宗和武昭儀親自臨幸長孫無忌家,面見三個表兄弟(長孫無忌寵姬所生的三個小兒子),並當時就封三個小孩為朝散大夫。他還讓宮廷畫師為長孫無忌畫像,禦筆親題畫贊,稱頌這位元舅的“定策之功。”臨來時,又帶十車金寶繒錦以賜這位老舅。笑語之間,高宗假裝提起王皇後無子的話題,想要老舅接這個話茬,順竿就講起換皇後的事情。長孫無忌心知肚明,不為所動,繞過話頭講起別的事情,弄得皇帝和武昭儀很沒趣,悻悻而去。

武昭儀後來又讓親媽楊氏多次上門,假裝和長孫無忌老婆拉家常,祈求太尉答應高宗廢舊立新的要求,都被無忌駁回。禮部尚書許敬宗是個馬屁精,多次勸說長孫無忌給皇上個面子,對這位下屬,無忌“厲色折之”,痛斥不已。

無奈之下,高宗和武昭儀也撕破臉皮,誣稱王皇後巫祝厭勝,召集長孫無忌、李勣、於志寧、褚遂良四人入內殿。入殿之前,褚遂良對長孫無忌和李世勣說:“今日聖上召見,肯定是立後之事,上意已決,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能讓皇上蒙受殺害元舅和功臣的汙名。我褚遂良出身布衣,備位輔政,受太宗托之恩,當以死爭之!”臨行,李世勣比較世故,稱自己有病沒有去。

到內殿後,高宗直截了當地說:“皇後無子,武昭儀有子,現在要立昭儀為皇後,怎麽樣?”褚遂良接過話:“皇後出身名門,是太宗皇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拉著我的手說:‘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陛下您當時在場,言猶在耳。皇後沒有過錯,怎能輕廢!”高宗一時語塞。轉天,又把幾人召至內殿,聲色更加嚴厲,逼問同樣的問題。

“陛下您果真想換皇後,可以從天下名族中仔細挑選。武氏曾侍奉先帝,天下所知。萬代之後,後世對陛下會怎麽評論呢!”褚遂良言畢叩頭言罪:“為臣逆忤陛下,罪當死!”並解下官帽放下手中官笏,請求高宗把他放歸田裏。由於觸及自己和老爸共用一婦的痛處,高宗大怒,命衛士把老頭子拉出去。武昭儀也在廉中大叫:“何不撲殺這個鄉巴佬!”

站在一邊的長孫無忌此時再也忍不住,喊道:“遂良受先帝顧命,有罪不可加刑。”同去的於志寧一直低頭不語,大氣不敢喘一口。

過了幾天,李世勣入見,高宗問李司空易後之事,老成世故的李世勣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皇帝大喜。馬屁精許敬宗趁機在上朝時對百官宣言:“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婦;何況天子欲立皇後,關眾人屁事而妄生異議!”

永徽六年冬十月,皇上下詔稱王皇後、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並立武昭儀為皇後。自此,高宗與長孫無忌的舅甥之情全然消解,一絲全無,而且心中十分怨恨這位老舅的“非暴力不合作”態度。武皇後對長孫無忌更是恨之入骨,只是剛剛當上皇後,摸不準長孫家族的勢力和底細,暫時也沒有動他。長孫無忌從此在朝中也處於半退隱狀態,重大朝議再也插不上手。

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一直對長孫無忌懷恨在心的許敬宗借一起朋黨案件,把長孫無忌牽扯進去,誣稱他構陷忠臣,伺機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