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可以自由遷徙的(第2/2頁)

孟子曰:“大王,您別生氣啊,我這可是話糙理不糙啊。馬三立不是都還說過什麽‘曾子曰: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嗎?”

梁惠王怒氣未消,“不行,話糙了也不行,你別忘了你可是大儒啊!”

孟子無奈道:“好吧,那我就換個比方好了。大王好戰,我就用戰場上的事來比方吧。小哥兒倆去打仗,打了敗仗,怎麽辦?”

梁惠王說:“還能怎麽辦,太好辦了,為了國家榮譽,為了武士尊嚴,一個字:沖!”

孟子搖頭,“回答錯誤,減去一枚商標!”

梁惠王急問:“那你說怎麽辦?”

孟子說:“還能怎麽辦,太好辦了,為了生命安全,為了老婆孩子,一個字:跑!”

梁惠王沒好氣地說:“這哥兒倆肯定不是我們魏國人,哼,一準兒是齊國人!”

孟子接著說:“管他哪國人呢,反正就是一個‘跑’字!哥哥才跑了五十多步就累了,剛要喘口氣,看見弟弟在前邊正回頭看自己呢。哥哥樂了,對弟弟喊著:‘兄弟哎,你可真夠沒出息的,打仗沒見你出力,逃跑的本事倒真不小啊,我這才跑出去五十步的工夫,你小子都跑出一百多步了啊!’大王,您來評評理,哥哥這麽笑話弟弟,在不在理呀?”

梁惠王一晃腦袋,“當然不在理啊,他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嘛!”

孟子氣呼呼道:“咱們這時候還沒有‘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成語呢,得等我這番話被記在書裏之後才有!”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五十步笑百步”就是從這兒來的。至於那句“老鴰站在豬身上”呢,其實意思都差不多,如果梁惠王不是好戰,而是喜歡養豬,那孟子可能真就要用老鴰和豬來打比方了。

呵呵,這倒讓我想起一件趣事,有一次我輔導小外甥學英語,教他fox(狐狸)這個詞的時候就順口教了一句和狐狸有關的諺語: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skin a fox(剝狐狸皮的辦法不止一種)。外甥還小,這麽復雜的句子不容易明白,結果我爸在旁邊聽見,說了一句中國諺語來作通俗解釋,博得全場嘩然。他說的是:“殺豬宰屁股,各有各的門道。”看來無論雅俗,也無論古今中外,對很多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不約而同的事情是時時有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