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民同樂(第2/2頁)

山東臨淄現在有出土的齊國城市遺址,誰要想知道當時的王宮到底規模有多大,裏邊聽音樂外邊能不能聽見,不妨去實地看看。

該說大問題了。方才有人注意到沒有,孟子最後勸齊宣王的時候,是說齊宣王如果能做到與民同樂了,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不對呀,孟子前面在梁惠王那裏的時候不是勸梁惠王一統天下嗎?怎麽轉臉就變了?俗話說“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這位孟子還是聖人呢,怎麽能做出如此卑鄙的勾當!

咱們把矛盾極端化來看看,那樣更容易看清楚問題。換一個時代背景,換到宋、金對峙的時候,長江以南是南宋,長江以北已經被金國占領了,嗯,就這個時候吧。再交代一個前提:金國的文明程度已經比較高了。問題來了:如果金國能行仁政,你願意幫助他們一統天下嗎?也就是說,你願意幫金國施行仁政來滅亡宋朝嗎?

這個問題沒答案,誰有興趣就自己去想吧。但是,既然說到這個時代,就不妨把嶽飛拿出來說說,嶽飛後來不是被批評為愚忠嗎?很多人認為嶽飛那樣的愚忠一直都是古代社會裏的臣子對君主的標準心態,其實不是。至少在孟子這個時代不是,在孟子以前也不是。所以,把這個罪名扣在儒家先哲身上是不公平的。看看孟子,梁惠王不聽自己的意見,就去齊宣王那裏去了,勸這個一統天下,又勸那個一統天下,反正不管是誰,只要想行仁政一統天下,我就幫他幹。而且,我們還得注意,無論是魏國還是齊國,可都不是孟子的祖國啊。

有人會說了:“反正都是炎黃子孫——”

錯,沒幾個人真是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