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的委屈(第3/3頁)

可是,沒用。不管你怎麽打的,不管你怎麽想的,投降了就是投降了,漢朝這邊已經定了性,全家殺殺殺!可憐李家三代英雄,下場是一個比一個慘。

不但遭遇慘,名聲也慘。

匈奴後來和漢朝講和了,否則的話,如果再打仗,李陵會不會幫助匈奴打漢朝?不知道。

前面講的呂文煥倒是幫助蒙古人一路勸降,想來他是認識到原子彈的厲害了,知道再打也是白送命,沒有勝利的希望了。但是,即便沒有勝利的希望,即便被一座座地屠城,是不是應該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為皇帝玉碎?還是為自己玉碎?其間可是有大大的區別的。這,還是聽各人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吧。

按這封書信來看李陵,倒有點兒豫讓的感覺,但畢竟是大一統時代,李陵的“忠”的心理已經比豫讓時代強出很多了。但是,李陵這裏要說的是:我的“忠”說到底也是有限度的,你如此不體諒我,你殺我全家,我還要對你“忠”嗎?我想家,但我不悔。

那封信,有人可能會懷疑,說這也可能只是李陵自說自話,誇大其詞,實情也許根本不是那麽回事,那五千步兵有口述實錄留下來嗎?戰爭現場發現足夠的考古證據了嗎?還有立場不同的其他史料裏有支持李陵的佐證嗎?

這種懷疑也不是完全站不住腳,畢竟有些事情隔了這麽久的時間,當事人也沒能挨個兒出來作證,李陵為自己臉上多貼點兒金也不是不可能。不過,李陵的信裏,說蘇武沒受到應得的褒獎,這一點倒是不假,歷朝歷代為蘇武叫屈的人可多著呢。說到李陵的委屈,司馬遷是為他說話的,他自己還為此獲了罪,受了宮刑。司馬遷的話,還是有很大的公信力的。

李陵是有委屈,這封信也確實寫得精彩,武將的筆鋒竟然也能好成這樣,比什麽“唐宋八大家”絲毫不遜色。嗯,其實呢,這封信是不是真的,不一定,有爭議。

啊?問我為什麽到現在才說這信可能有假?

理由很簡單:這封信可疑,這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畢竟這一篇可是連《古文觀止》都收入其中的,那是很普及、很普及的呀。

那麽,在知道的人裏頭,是不是有不少一看到我開頭那麽認真地介紹這信寫得如何如何好,馬上就先鄙夷一下:“這都不知道還瞎說,這信是真是假還弄不清呢!”

所以說呢,當我們要批評別人的時候,最好先聽別人把話說完。別因為我說話大喘氣就急著反駁。

至於說到這封信的假,想來造假的目的就是替李陵鳴不平。

鳴不平就鳴唄,為什麽非要用造假的手段呢?這不是存心給後世讀歷史的人找麻煩嗎?

嗯,也許造假的人是怕如果用真實姓名把觀點寫在論壇上的話,兩小時不到就被口水淹死了,被板磚拍死了,可能還有憤怒的黑客去攻擊他的電腦,這可不是好玩的。所以呢,幹脆還是造假算了。

呵呵,玩笑話不說,要說比較確實的猜測,利用造假來表達個人意見,來抒發胸中的不平,這種事情在歷史上並不罕見。如果一件事情實在讓一些人覺得天理難容,可偏偏“天理”還就容了,哼,不服氣!

不服氣怎麽辦?伸張正義,替天行道!

可是,沒有金剛鉆,攬不來那瓷器活兒,這又怎麽辦?

這就只剩下兩個字了——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