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式外交(第2/3頁)

仁君可以“以大事小”,聽上去很牛,可歷史上卻真罕見這樣的事例,因為這是不符合人性的。古代人類社會中一個重要規律就是弱肉強食,這和生物界沒有兩樣。我在前邊就提到過,一個社會團體,強大了就要欺負別人,弱小了就要挨別人欺負,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那麽,到底有沒有所謂愛好和平的民族?有的,但只是相對來說。

比如,從地理決定論的角度看,大陸民族比海洋民族愛好和平。道理何在呢?因為大陸民族以農業為主,農業的特點決定了人口的相對穩定性,到底有塊地就有飯吃,這就很好了;海洋民族卻不然,尤其是海島小地方的人,地理資源不豐富,不宜發展農業,那麽,可以搞海船經商,這就培養了一種冒險精神,而這種冒險精神再發展,人就容易做海盜——古希臘那邊很多人都是以搶劫為榮的。

可這只是相對而言,總體上和弱肉強食的原則並無沖突。我在前文裏就留了個話頭,說很多人認為中國歷來就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很少會侵略鄰國,但我覺得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我們拿掉愛好侵略的元朝不說,那就接下來看看明朝,明朝很少侵略別人,在各個大一統時代中應該能算個表率。那麽,明朝為什麽這麽愛好世界和平?開國皇帝朱元璋給出過明確答案,他白紙黑字列了一份名單,告訴後人說,這名單上的國家都是“不征之國”,別去打人家。朱元璋的這份名單幾乎把周邊鄰國都列全了,他的理由是:這些小破地方,犯不上!

這就等於一個大財主,財大氣粗後台硬,到處霸占田產,成就了一份超級大家業。這時有狗腿子來打小報告,說南邊某處某處還有兩畝半的鹽堿地,屬於一個小地主,沒財沒勢的,一個小拇指就捏死了,老爺,咱們趕緊去霸占那塊鹽堿地吧!

大財主氣道:“老爺我這萬頃良田就夠操心的了,還霸占人家那兩畝半鹽堿地去?我霸占來了幹嗎呀?”

看,這就是原因:不是因為愛好和平,是因為看不上。

除了看不上,還有一個次要原因:為了滿足虛榮心。

這正是應了孟子那句話,“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大財主身邊總要有一群幫閑,大皇帝周圍也要有一些小皇帝,這才好造成所謂“萬國來朝”的氣派。甚至,經常還會為了“萬國來朝”而不惜工本——最典型的就是對待外國進貢的辦法,人家進貢了一籃子茶葉蛋,嗯,不錯,是份心意,收下,然後還人家一籃子夜明珠。對了,我還不能用“還”這個字,因為嚴格說這不是“禮尚往來”,所以應該說“賞”,賞賜人家一籃子夜明珠。這就是大國大帝的氣派。鄭和下西洋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為了這個目的,皇帝需要一個“萬國來朝”的場面。所以現在就有個有趣的現象,人們總是批評現政府搞什麽面子工程,可又最是津津樂道於古代那些大帝們的面子工程。呵呵,看來為了子孫後代,面子工程還是要搞的。

清代大史家趙翼在論到這個“萬國來朝”的時候說了句很有意思的話:“那都是些貪利而來的海外小國,是讓鄭和用重金給誘惑來的。”這話很是在理。

明帝國和周邊小國的關系是一種主從關系。簡單講,明政府相當於武林盟主,周邊小國們就是各幫各派。那麽,作為武林盟主,青城派和崆峒派發生糾紛的時候你就有義務去調解,當福威鏢局林家遭遇滅門慘案的時候你更有義務出來伸張正義。就在那位派遣鄭和下西洋的明成祖朱棣充任武林盟主的時候,僥幸脫險的林平之還真就不遠千山萬水,不怕千難萬險,來求救於這位朱盟主了。朱盟主這才要搭救林平之,大戰嶽不群,又為《辟邪劍譜》生出一場場腥風血雨……

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過於復雜,我只好簡略來說。

這位林平之不是福建林平之,是越南王子,嶽不群篡了他家的王位,還殺光了他的全家,只逃出了林平之一個。嶽不群偽裝有術,騙過了朱盟主,讓朱盟主以為他嶽不群就是越南的合法掌門。結果林平之一來,朱盟主才知道了真相,震怒非常,派兵護送林平之回越南復國。但林平之究竟鬥不過嶽不群,死了,朱盟主的手下也吃了大虧。嶽不群軟硬兼施,屢屢得手。

以越南的實力,根本沒辦法抵抗明朝大軍,所以嶽不群不會公然翻臉對抗盟主,但他太過狡猾,殺完人又謝罪,又搞一大堆障眼法,把朱盟主耍得夠戧。

後來勢態擴大了,嶽不群雖然狡猾,朱盟主也不是善男信女,終於大軍壓境,平定了越南。

按說武林盟主做到這份上,不簡單吧,可是,新問題出現了,本來是學雷鋒做好事,可朱盟主也對《辟邪劍譜》起了貪念了,鹽堿地也是地啊,占著越南不走了,把越南納入自己的版圖了。越南人民本來正歡天喜地迎雷鋒呢,可突然發現,咦,怎麽雷鋒變臉了,變成劉文彩了?也是趕巧,當時明朝在越南駐軍的負責人裏還真有一位劉文彩,這下越南人民可不幹了,又有投機分子煽風點火,仗就又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