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財好色理直氣壯(第2/2頁)

和“存天理,遏人欲”相反,我認為,這裏應該是齊宣王而非孟子大大地在歷史上書寫了一筆。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我們又可以自豪一回了,自豪地說:“我們中國人早於西方學者兩千年前就已經產生了公共選擇理論的萌芽!”

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的基礎就是承認政府領導人也是一般人,也會貪財好色,也一樣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別把他們想得多麽高尚。所以,別指望領導人用他的“高尚”來行使管理職能,我們有的人性弱點他們也都有,一樣不少。

當然了,布坎南的理論適用於現代社會,告訴我們當政府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從體制上著手去解決,使體制的合理結構能夠去制約領導人的“人欲”,而不是希望他們通過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修養來達到這個目的。

在古代社會,尤其是在大一統時代,人們對此就沒什麽辦法了,上上下下全要講道德情操的自我約束,那麽,當權力只受到自我道德約束的時候,“人欲”會不會戰勝“天理”就很難講了。如果領導人出現問題,朱熹的辦法大概會是“做做他的思想工作”什麽的,但是,至少在我看來,我不大相信只靠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就真能起到什麽作用,嗯,雖然我不介意讓自己高尚一些,但在面對社會問題的時候,我還是堅定地站在布坎南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