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的眼睛(第2/2頁)

和孟子這種近乎於民主和實證的觀點相反,他的同時代裏不止一個人認為做事別聽別人說三道四,自己看好的路就放開了去走。比如,但丁就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不是很多年輕人拿這句話當座右銘嗎?——哦,對了,怎麽但丁也出來了,我得找中國人。

找中國人,其實話的意思也就這樣,做大事用不著和大家夥商量,獨斷專行才好,別人怎麽說,那都是蚊子叮犀牛。我們以前常說“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實人民群眾的眼睛並不一直都是雪亮的,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袁崇煥被剮的時候,北京老百姓那是什麽表現?袁崇煥非得難過死啊!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看人也好,論事也罷,要弄清楚真相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們看歷史,當出現“聖主臨朝”的時候,往往就會“乾綱獨斷”,因為他聰明,眼光遠,大家都別說什麽,跟著人家走就是了。老鷹做事犯不著跟雞商量,雞也犯不著給老鷹出主意,所以在這種時候,社會蓬勃發展,做什麽都雷厲風行。專制傳統的包袱使有些人很樂於做老鷹翅膀底下的雞(別往歪了想),如果你足夠懶,那麽,這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但有件事既值得欣慰,同時又值得憂慮,那就是,在任何政治形式之中,優秀的獨裁是最有效率的,但它並不在意公平。在一個優秀的獨裁者看來,我想用誰,我想殺誰,我想做什麽,都是我自己說了算,誰也別跟我廢話!比如,選中一塊地準備蓋宮殿,一個命令下去,這片地的所有居民都要在一天之內搬遷完畢,第二天工程就開工了——在我們後世看來,這樣的時代真是偉大,但是,我們這時用的可是宏觀的眼光,很多很多細節都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了。

我前面還說過,中國古代思想家普遍缺乏制度設計的思路,所以不管提出的是什麽樣的好主張,真要落實起來往往受人為的因素影響過大。就說這個用人和殺人需要君主實際調查吧,明朝錦衣衛,這調查水平可夠高的吧,可效果呢,比沒這種調查更壞。

要不我說重視祖國傳統文化是對的,但也沒必要把它擡得過高。就拿孟老師說吧,他有很多光輝的思想,但那到底是兩千多年前啊。他老人家看過的書沒我們多,能參考的歷史經驗也沒我們多,他所處的社會也遠沒有我們復雜,所以呢,他的很多思想在現在看來到底還是略嫌單純的。我們應該學習,應該了解,但膜拜還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