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教育課程是什麽?

孟子接著給陳相講古:“後稷教百姓種糧食,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人們能吃飽了,能穿暖了,也都有合適的住房了,可要是不接受教育,那人和禽獸並沒有什麽兩樣。聖人為這個問題很發愁,最後決定派契來做教育部長,主管文教工作——對了,陳相,你知道最早的教育課程是什麽嗎?”

“嗯——”陳相搖頭。

孟子說:“告訴你吧,契一開始開辦的課程是PR。”

“什麽?‘屁啊’?!孟老師您可是一代宗師,不許說臟話啊!”

“呸!”孟子啐了一聲,“你這文盲,什麽都不懂,我說的是PR,就是Public Relations,公共關系學。”

“有這麽前衛?!”陳相一臉的不相信。

孟子解釋:“一點兒都不前衛!你以為一開始應該是語文、數學啊?那是現代社會的小學生,古代先民可不學這些,學的就是公關課。像什麽父子關系、君臣關系、夫妻關系、老少關系、朋友關系,如何搞好這些人際關系,這可是一門大學問。君臣之間要講的是禮儀,朋友之間講的是誠信,老少之間講的是尊卑有序,不能搞亂了,不能把夫妻關系給用在君臣關系上。堯說過:‘要督促他們,糾正他們,幫助他們,使大家都能走上正道。’陳相啊,話又說回來了,聖人為百姓考慮這麽多事,每天都得拿腦白金當飯吃,哪有時間去種地啊?”

孟子接著說:“發愁的事人人有。堯發愁的是找不到舜這樣的人才,舜發愁的是找不到禹和臯陶這樣的人才,發愁種不好莊稼的那是農民。”

陳相嘀咕:“農民怎麽了,將來也會成為社會的主人翁。”

孟子接著說:“把錢財分給別人的叫做‘惠’,把道理教給別人的叫做‘忠’,替天下人物色到優秀人才的叫做‘仁’。照我看來,替天下人物色到優秀人才可要比禪讓天下還要難呢。所以孔子才會說:‘堯這領導做得真是太偉大了!因為他能夠效法偉大的上天。堯的聖德太牛了,以至於大家都找不到恰當的詞來贊美他!舜也很牛,眾望所歸地坐了天下,卻不貪圖個人享受,也不霸著權力不放。’陳相你好好想想,堯舜他們治理天下難道就不費心嗎?他們只是不把心思花在農活兒上罷了。”

孟子這番話裏出現了幾個新面孔,咱們得了解一下。

後稷,一般認為這不是個人名,而是官名,掌管農業,大體就是堯那個時候的農業部長。這位部長的名字叫棄,但是大家太愛戴他了,所以後來一說後稷一般都是指他。

以前的官職基本是世代相傳的,所以這位後稷的子孫也做農業部長,據說推算起來,後稷是周人的始祖,孟子經常念叨的周文王、周武王他們要是往上查查家譜(如果真有的話),最頂頭的就是這位後稷。

後稷最牛的身份是農業發明人,要是沒他,中國人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吃上糧食。孟子這裏說後稷教給大家怎麽去種五谷,什麽是五谷呢?我們都知道一句俗話叫“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是挖苦那些紈絝子弟的。我記得小時候書裏一說剝削階級和地主老財就常說他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現在請各位想想:到底什麽是五谷,你能分得出來嗎?

呵呵,這個問題你要是答不出來,那你就自認是剝削階級、紈絝子弟吧。

到底五谷是哪五谷,有好幾種說法,一般都說“稻粱菽稷麥”,嗯,這五谷要是都擺在我面前,我也分不出來。還別說那幾個比較生僻的,我吃了一輩子面,也不知道小麥長什麽樣。

我估計有人還不如我呢,恐怕都不知道面粉是小麥磨出來的。

我再作個更大膽的猜測:不會有人連饅頭是面粉做的都不知道吧?

再簡單說說契和臯陶。先說發音,契在這裏可不讀“氣”,而是讀“謝”,臯陶也不讀“高桃”,而是讀“高搖”。契據說是商朝王族的始祖,臯陶則是中國古代第一位法官。

孟子在這裏給陳相展示了人類文明的歷程,先吃飽肚子穿暖衣,然後再來抓教育。原文這裏講“飽食、暖衣”可有人覺得眼熟嗎?——我在“梁惠王篇”裏講過俞平伯的一個對子:“兇年饑歲,下民無畏之心;飽食暖衣,君子有懷刑之懼。”當時是在說孟子所謂的恒產和恒心的關系問題,這裏講的文明歷程也是在說這個道理的。孟子這番話雖然目的是駁斥陳相“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的說法,其實暗含著又把自己那一套“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的理論給解釋了一遍。

孟子接下來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我只聽說過中原文明影響邊遠落後地區,可從沒聽說過邊遠落後地區反過來影響中原文明的。”(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