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八章 投桃報李(上)(第2/2頁)

蘇錦拱手道:“中丞大人明鑒,下官也是這麽想,官兵每天彈壓抓捕,每天都有房屋焚毀百姓死去之事發生,矛盾一點點積累,終將會大爆發,一旦有別有用心之人登高一呼,百姓們必嘯聚為匪,到那時就不是簡簡單單的賑濟之事了,而是社稷蒙難,烽煙四起的亂局,下官想想都後怕。”

歐陽修道:“你說的很對,民不聊生之時,必將大亂;歷朝歷代都有先例可循,然則你就是在那時候決定開倉放軍糧的麽?”

蘇錦點頭道:“下官本想熬幾日,等待龍真將廬州的救濟糧運過來,那麽一切皆可暫時平息;可是龍真這個狗賊不知出於何種居心,在廬州久久不運糧食動身,原本我估計最多七八日糧食可達,可是這廝居然一直拖了十幾日;月初的一場大雪更是讓形勢變得極端的不利,大雪導致揚州城中凍死餓斃之人直線上升,黑市上的高價糧食耗盡了百姓們最後一點值錢的家當,數萬百姓開始逃離揚州城;大人,那是逃離啊,這裏可是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不到萬不得已,他們又怎會選擇逃離家鄉,實在是人間慘劇。”

歐陽修腦海中浮現出數萬衣衫襤褸空著肚子的百姓們,扶老攜幼的在茫茫雪地上逃難的情景,不由得心生唏噓;升平大宋富庶揚州居然會有這樣淒慘的場面,真是教人難以接受;但他相信蘇錦說的是事實,他來到揚州也曾問過當地官員當時的情形,有的說的比蘇錦還慘。

“下官知道,這場雪一下來,官道上必然更加難走,廬州的救濟糧也會無限期的延長到達時間,這時候,下官得知了揚州官倉存著十萬石軍糧沒有運走的消息,大人,你若是我,你會怎麽辦?”

面對蘇錦的詢問,歐陽修沉默了,難道守著這些運不走的糧食,任由百姓們餓死凍死,流離失所?但是這可是軍糧啊,動了就是殺頭之罪,這個選擇當真是兩難之選。

蘇錦沒有逼問歐陽修如何選擇,自顧自道:“下官對朝廷律法知道的不多,但是擅動軍糧是叛逆大罪還是知道的,可是我又怎能眼睜睜看著百姓們在眼皮底下餓死?逃荒到外地又有何用?揚州都沒糧食了,其他比揚州更加貧瘠的州府定然會遇到同樣的困難,這些逃荒之人最終逃不過一死;下官想來想去,決不能如此漠視百姓生死,況聖人曾言:民為重、社稷次之;百姓都活不了,何談社稷穩固?所以下官便毅然決定冒死動軍糧濟民。”

歐陽修嘴上不說,心裏卻暗伸大指,這個決定可不是隨便能下的,這小子的膽識確實不小,而且看來是個愛民的好官,他大可以選擇不作為,事後也有理由搪塞,畢竟天災兇猛,人力也不可抗;不動軍糧乃是受律法所限,也無從指責他。

“然則宋知府不同意,你便用麻藥對付了他,偽造了他的公文是麽?”

“看來宋知府交代的比我還仔細。”蘇錦揶揄道。

歐陽修道:“宋知府這麽做無可厚非,難道他也要學你,隱瞞欺騙官長麽?”

蘇錦躬身道:“大人斥責的是,十萬石只發了六萬石下去,城中的情形立刻便安定下來;下官知道這十萬石糧食捱不過幾天,於是便派人去廬州催促龍真運糧,可是沒想到帶回來的居然是糧食被土匪劫了的消息,這簡直不啻晴天霹靂,一下子讓下官手足無措了。”

歐陽修皺眉道:“本官也正想問問這裏邊的數處疑點,你既談到此處,不妨一一替我釋疑。”

蘇錦道:“敢不從命,不過大人恐怕還餓著肚子,莫如下官叫下人準備酒菜,咱們邊吃邊說如何?”

歐陽修無奈點頭,本是來拿這小子的,卻變成了把酒言歡之局,這是他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