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一章 最後的瘋狂(一)

趙禎當日下午便啟程返京,蘇錦出現在送行的人群中,大夥兒都松了口氣,外間傳的沸沸揚揚的大宋君臣不合,如今看來確有其事,但已經是過去之事了。

蘇錦要逗留數日才走,因為他還有不少的事情要安排,對於趙禎的承諾,蘇錦是絕不肯相信的,但因為心中的另一個大計劃,蘇錦不得不為了這個計劃而準備個一年半載,所以他也使出緩兵之計先答應了趙禎再說。

李重和蘇家眾人倒是對蘇錦的決定很是擔心,古往今來,還沒有跟皇上翻臉卻能全身而退的,趙禎如此的忍氣吞聲,只是因目前情勢所迫,事後定會秋後算賬。

蘇錦只吩咐了兩件事,晏碧雲即日起呆在明州督造明州造船坊定下的二十條大船的進度,這二十條大船必須在今年完工下水;其次便是命李重加大市舶司進口硝石的力度,並全部按照配比制造成火藥包妥善保存。

至於為什麽這麽做,蘇錦卻只字未提,他不能過早的透露自己的目的,如今的形勢,一切都只能悄悄的進行,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計劃失敗。

大宋皇佑五年三月,蘇錦正式接替致仕的晏殊成為大宋宰相,於此同時,趙禎改年號至和,其中自然隱藏著蘇錦上台改元新氣象,以及君臣和諧之意。

蘇錦重新執政,立刻混亂局面得到扭轉,本來就是自己暗中的手段,系鈴之人自己解鈴還不是手到擒來麽,蘇錦榮升宰相,大宋百姓額手相慶,民間自發的放鞭炮掛燈籠慶賀,而蘇錦也通過明珠報發表了一封致歉信,對於前番因‘身體欠佳’導致的耽誤公務以及引發的諸多混亂道歉,並命發改司設立在全國的下屬部門核實損失,對於因此產生損失的百姓給予適當的賠償。

但對於因蘇錦病退之後趁機推波助瀾之人,蘇錦也毫不留情的公布了商賈名錄,明令禁止這些商家和個人染指大宋基礎設施,發改司優惠政策的的諸般權利,一時間有人拍手稱快,有人氣的罵娘。

在朝廷上蘇錦對此給出的解釋是,政策乃一國之策,定下來便要有延續性,不能朝令夕改;除非是重大的失誤須得立刻制止之外,絕不應該因人員更叠而變更;這些商賈因為自己的病退便吵鬧起哄,那是對國家政策的一種誤讀和蔑視,須得嚴懲之。

趙禎知道蘇錦做給自己看,蘇錦的潛台詞是,即便將來我走了,有了這次教訓,也不會有人因為我的離去而產生混亂;其實蘇錦明白,產生混亂的根源其實是對朝廷的政策因人而變的一種恐慌,趙禎如果不明白這一點,便永遠不能阻止這種恐慌。

趙禎才不管蘇錦做出什麽姿態,他和蘇錦之間的博弈已經全面落於下風,雖然百官的態度一如既往,但他知道,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大大的下降,如何能重拾威望,只有一個辦法,在保證朝廷正常運轉的情形下除掉蘇錦;在沙洲那日的徹底攤牌之後,趙禎明白了蘇錦的可怕,蘇錦的可怕之處不在於他本事的大小,人脈的多少和家財的多少,而是因為他那已經覺悟了的民智,自己在蘇錦的眼中根本無光環可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而已,如果這層窗戶紙被捅破的話,自己還如何能保住皇位,保住這永世的無上尊榮。

但一切都需要緩慢的進行,不能太露骨,激怒蘇錦的代價同樣眼中,特別是蘇錦那句‘西北諸將必反,我手頭有五千只火銃’,更是成了趙禎不敢擅動的原因。這也同樣成為趙禎痛恨蘇錦的原因,滅遼之後的功臣幾乎都是西北軍蘇錦麾下,而蘇錦手頭竟然已經偷偷的制造出了五千只火銃,這說明他早有預謀,光是這一點,便可誅殺幾百次了。

至和元年五月,趙禎任命王朝馬漢為兵部侍郎,將二人禁衛軍副都指揮使的職位除去,看似升了一級,但卻是剝除二人的軍權了。幹了這件事後,數日內,趙禎沒敢和蘇錦正面對視,他在等待蘇錦的反應,他不信蘇錦看不懂他的意圖;可是蘇錦毫無反應,依舊每日忙忙碌碌,似乎毫無察覺。

一個月後,試探得手的趙禎又將西北大將景泰的職務進行調整,將他和福建路轉運使職務對調,蘇錦依舊沒有反應。

緊接著趙禎大著膽子將原西北軍諸將的職務一一的調整,都已升職或者是對調的形式剝奪了他們的兵權,到七月底的時候,趙禎完成了兵權的易手,而蘇錦依舊忙著辦理他所認為的最重要的事,什麽養老醫療制度,什麽無業救濟制度,什麽水利大壩,什麽路通萬縣之類的事情,趙禎一一答應從不打個突子,甚至連蘇錦要他下旨昭告天下這些政策起碼保證十年不變,他也毫不猶豫的下旨昭告。

表面上看君臣關系融洽,一派祥和之氣,但很多人都開始揪心起來,趙禎的種種行為的反常連局外之人都已經看出來了,他們也暗中隱晦的提醒蘇錦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