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少女心思

一言落地,李世民的眉頭輕輕地擰了起來,雖是笑著點頭,然而眾大臣都發現李世民對李治的回答並不滿意。

一旁的李恪心頭卻是雪亮,貞觀之世父皇武功鼎盛,大唐軍威雄壯,先後擊敗吐蕃、薛延陀,滅亡了東突厥、吐谷渾、高昌等國,除了在漠北敗給突厥汗國一次外,其他皆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如今北疆西陲穩定,父皇自然將目光投向了東北方,如果能夠借助這次新羅求援之事一舉蕩平高句麗,那父皇的文治武功便能達到巔峰。

正在李恪悠悠思忖間,李世民朝著他微笑詢問道:“吳王之見該當如何?”

李恪知道父皇考校自己的時候到了,朝著禦座拱了拱手,從容不迫地說道:“大唐立國數十年,軍容鼎盛,國勢強大,謀士如雲,將軍如雲,比起隋煬帝之時可謂霄壤之別,即便是前後之車,也各不相同,怎能以他人失敗止自己前進腳步?如此一來,與刻舟求劍又有什麽區別?漢朝之時將軍陳湯北擊匈奴,上書元帝時曾言:‘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我大唐也應該是明犯大唐者,雖遠必誅!兒臣覺得對於高句麗百濟入侵新羅之事,朝廷一定要采取強硬措施,而不是空泛無力的進行調停,要讓四夷們領教到,敢於挑戰大唐天威,最後落得的必定是國破家亡的下場。”

李恪高亢的尾音久久回蕩在大殿之內,李世民聽得雙目一亮,淡淡笑道:“吳王之言也是一理,少年銳志的確是值得褒獎。”

得到李世民的肯定,李恪心頭頓時為之一喜,不動聲色地拱手道:“多謝父皇獎掖,然兒臣還是有很多疏忽沒有想到之處,願聽父皇教誨。”

丞相們雖然全都默不作聲,然也明白吳王之言甚得李世民之心,相比之下,晉王的看法卻是有些保守了。

群臣們商議了這麽久,李世民早就有了自己的定見,拍案定策道:“高句麗悍然出動大軍攻伐新羅,大唐作為新羅宗主國,自然不能坐視不顧,朕之意,不妨采取雙管齊下之法,派一能言會道之臣前去高句麗出使調停,另一邊由兵部集結大軍於河北道,若調停不行再行攻伐高句麗,也算盡了先禮後兵之道。”

眼見李世民已經打定了主意,丞相們紛紛拱手應命。

李世民點了點頭,繼續問道:“至於是何人可擔當使臣一職,不知諸位愛卿心中可有定數?”

吳王李恪雙目一閃,出列拱手道:“兒臣有一人選,倒是可以擔此重任。”

“哦,不知吳王屬意何人?”

“兒臣覺得國子監祭酒余長寧能言會道,加之長袖善舞善於調解各種關系,是出使高句麗的最佳人選,況且他還是高句麗王之帝婿,實在太合適不過了。”

此言一出,殿內許多人紛紛點頭認同。

房玄齡卻是聽得心頭一涼,拱手道:“余大人雖是高句麗駙馬,不過高句麗大權全在淵蓋蘇文的掌握之中,聽聞以前余大人為了挑撥突厥汗國與高句麗的關系,曾得罪了淵蓋蘇文,若是派余大人前去,只怕他會有性命之憂。”

李恪反詰道:“房大人此言差矣!為國盡忠乃是臣子本分,豈能面對危險便裹足不前?昔日突厥汗國與薛延陀交好,余大人也是在艱難困苦間順利挑破了兩國關系,致使甄雲與真珠可汗反目成仇,這次派遣余大人為使,正當其所!”

房玄齡不知為何李恪非要推薦余長寧前去,正欲出言反駁,不料禦座上的李世民已是搖手道:“余卿另有要務在身,實在分身乏術,眾卿家還是另選他人為使。”

李恪綿裏藏針,本想借此除掉余長寧,沒想到父皇卻不同意,一時間不禁有些失望,只得拱手應命。

東偏殿內,余長寧正在教導晉陽公主書法,晉陽公主字體頗有李世民之風,一手飛白妙絕天下,她所寫的飛白書與李世民所寫的相比,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可見其書法功底的紮實深厚,今天余長寧對她講述了一番書寫燕體的要領,晉陽公主立即是有所領悟,一筆一劃地在宣紙上寫了起來。

書寫完畢,晉陽公主擱下毛筆嫣然一笑,提起紙箋遞給余長寧,紅著臉蛋問道:“寧哥哥,請為明達此字點評一番。”

余長寧微笑接過,剛看得一眼,卻是愣怔了,驚訝出言道:“噫?這不是我那日所作的《長相思·遍地菊花殘》麽?公主是從何處聽來的?”

晉陽公主柔聲道:“寧哥哥文采飛揚,當日面對挑釁士子毫不畏懼,一首《長相思·遍地菊花殘》驚鴻絕艷,早就已經傳遍了長安城內外,即便晉陽身處深宮內苑,也是有所耳聞。”

“淺薄之才,倒是讓公主見笑了。”余長寧笑了笑,目光落向紙箋上那娟秀的字體,仔細看了半響,輕輕點頭道:“公主之字鸞翔鳳翥、力透紙背,從書法功底來看,已可列為書法大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