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鴻漸於陸

從東公生門進去,左首是兵部,右首是宗人府,與宗人府毗鄰的就是吏部,吏部乃六部之首,執掌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遷和調動,權力極大,現任吏部尚書是楚人鄭繼之——

張原、文震孟、錢士升這三位一甲進士今日來吏部文選司登記注冊,按慣例要先拜見吏部掌印官,三人來到吏部大堂上,卻見那吏部尚書鄭繼之雞皮鶴發、老朽昏憒,說話聲音稍輕就聽不清,要大聲說話、爽朗地笑,不然恐被誤會是冷言冷語或譏笑,堂官如此,整個吏部也就顯得特別吵鬧——

一番大聲喧嘩過後,三人辭出,去拜會文選司郎中王大智,路上張原問文震孟:“文兄可知鄭尚書高壽?”

文震孟道:“天官高壽八十有六。”吏部尚書又稱天官。

錢士升笑道:“鄭尚書應該是有史以來最高壽的天官。”

張原心道:“萬歷皇帝是準備讓六部尚書都空缺啊,現在戶部、工部、刑部都是由侍郎代署部印,從各京官堂官到地方正印官都是缺官很多,萬歷皇帝把這一塊蛋糕做得很大了,諸黨虎視眈眈啊。”

吏部是六部之首,文選司又是吏部下轄的四司之首,文選司正五品郎中的職權比三品侍郎還大,現任文選司郎中王大智與鄭繼之同為楚人,深得鄭繼之信任,言聽計從,王大智遂成楚黨核心人物,見到張原三人來登記注冊,王大智甚是熱情,諸黨對新科進士都是竭力拉攏啊,更何況這三位是一甲翰林,張原又是在士林中影響力很大的翰社首領,最主要的是張原現在黨派傾向曖昧不明,出身浙黨世家,娶了浙黨禦史商周祚之妹,卻與東林黨魁親善,卻又把親東林的董其昌徹底搞誇,卻又被浙黨的吏科給事中姚宗文視為仇敵,張原的交際關系很混亂,似乎只要對他好那就來者不拒,對他壞那他就果斷還擊,這樣的人應該是可以拉攏的——

王大智讓屬下文吏很快為張原三人辦妥相關手續,發給相應牙牌,這牙牌是官員的身份證明,張原的牙牌為象牙制成,拇指大小,上面刻著張原的名字、官職和所在的衙門,懸在腰帶上,以後進出衙門就可暢通無阻——

王大智殷勤問:“三位翰林都分到工部的住宅沒有?哦,還沒有,那我領三位去,工部營繕所的吳所正是我同鄉,且看看這皇城大明門附近有什麽好一些的宅第,三位翰林自當優先。”

張原並未拒絕楚黨王大智的好意,工部本來就應該分配他們住處,王大智出面幫他們挑到好的住宅算是錦上添花,不象鄭養性要送他四合院那樣非拒絕不可,既入官場,做人行事就不必那麽至清至察,要的就是這種曖昧,萬歷末年的政局混亂,有的是機會可左右逢源、渾水摸魚,他們翰社現在是各方都要爭取拉攏的重要力量,而反過來說,各黨勢力也正是他張原需要團結爭取的,不要有成見,減少內耗、齊心救國才是大方向——

工部衙門與吏部隔街相對,王大智找到工部營繕所的吳所正,說明來意,那吳所正即命所丞取簿冊來,一一翻找,說到:“李閣老胡同有一處四合院,雖然是小四合院,但位置好,通風向陽,住十幾口人沒有問題,始建於正德十一年,去年重新修繕過,以前此宅居住過的有潘季馴、焦竑、孫承宗諸位大人——這處就分配給張修撰如何?”

張原喜道:“焦老師也曾在那宅子住過嗎,太好了,多謝,多謝。”

王大智笑道:“焦太史是萬歷十七年的狀元,張修撰萬歷四十四年掄魁,三十年間,師生二人同為狀元,千古佳話啊。”

文震孟和錢士升分到的四合院在太仆寺街,與李閣老胡同相鄰,也都是工部在冊未分配出去的空宅當中比較好的宅第——

吳所丞道:“三位翰林還要去翰林院報到是吧,等下請再來一趟,下官讓人帶三位去看房子,若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繕的話盡管說,這都是工部的事。”

這雖然是工部的事,但一般留京的進士顯然沒有這樣好的待遇,張原三人謝過吏部的王郎中和工部的吳所丞,持吏部開具的執照和勘合,出東公生門往右行數十步就到了翰林院——

翰林院大門三間,正對東長安街,此前張原在這大門前經過多次,這次終於走進去了,過三重門,到正堂拜會翰林院侍讀學士郭淐,翰林院掌印官由禮部尚書劉楚先兼任,劉楚先很少來翰林院署事,都由從五品侍讀學士郭淐總理院事,翰林院只是一個正五品衙門,品級不高,但尊榮清貴,是培養閣臣的部門,非翰林不得入閣嘛。

郭淐五十來歲,河南人,是個忠厚長者,與張原三人寒暄數語,便實話實說道:“皇帝罷經筵多年,東宮出閣講學亦廢,《世宗實錄》也已修訂完畢,翰林院現在實在是太清閑了,張修撰、文編修、錢編修,你們三位先跟著周侍講熟悉一下國朝典章制度,學習制誥文字,考議制度、詳正文書,過一段時日再專門負責一事。”然後帶著三人去見周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