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壞事的皇後(第2/2頁)

正在於謙準備宣布對這兩人的處罰之後,朱祁鈺趕到了,當然,在王爺面前,於謙是不能擅自做出決定的,他立即把關於石亨與楊洪的事情告訴了朱祁鈺,讓王爺來做定奪。

“於大人,現在大敵當前,雖然石將軍與楊將軍都有過錯,不過我們臨陣斬將,恐怕於軍心並不利吧?”朱祁鈺簡單的一句話就否決了於謙對兩人的懲罰判決,“這樣吧,我看先將兩人放出來,讓楊洪繼續統領宣府守軍,抵抗蒙古大軍,讓石亨負責京城大營,給他們戴罪立功的機會!”

於謙立即同意了朱祁鈺的處理意見,原因很簡單,當時明軍大部分的將領,比如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都在土木堡殉國了,朝中沒有足夠的將領帶軍,如果再殺掉兩個的話,那問題就大了。而王爺這一句話,必然讓兩人感恩戴德,在陣前奮勇殺敵以洗脫身上的罪名!

確定了對石亨與楊洪的處理之後,兩人迅速的將話題轉移到了京城防禦部署上來,當然,問題是清楚的,要做的事情也是很明白的。

“殿下,臣苦思一晚,要想守住京城,打退蒙古大軍的進攻,至少需要三十萬兵力!”於謙確實是個非常優秀的“國防部長”,他雖然不是出身軍旅,不過卻飽讀兵書,而且對戰爭有一種天生的敏銳直覺。“京城有九大門,這必然是蒙古軍隊進攻的重點。而蒙古大軍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轉移進攻地點,而我方守軍以步卒為主,難以跟上蒙古大軍的運動速度,自然在防禦上處於被動的局面。就算,我們有火器之利,那麽每處城門都要有三萬守軍,另外再留下一支後備力量,所以,至少要三十萬兵力!”

朱祁鈺在沙盤上看了一會,這是京城的模型,雖然做得有點粗糙,卻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京城防禦的重點。“於大人,你認為蒙古大軍的進攻重點將在哪?”

於謙一愣,在他的印象中,這個年輕的王爺幾乎是不懂軍事的,不過,此時他也只能說道:“必然是北面,也就是德勝門與安定門!另外,西面也要重視!”

“對,西北兩個方向正對蒙古大軍,所以受到攻擊的機會要大得多。我們必須要在這兩個方向上的四座城門布置更多的守軍,而其他五座城門的守軍可以適當的減少一些,這樣,可以將需要的兵力壓縮一點,大概……二十萬人左右就足夠了!”

於謙考慮了一陣,說道:“如果我們想辦法引誘蒙古大軍進攻西北兩個方向的話,二十萬兵力也確實夠了!”

“那麽,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從哪裏去找到這二十萬軍隊呢?”朱祁鈺苦笑了一下,“就算把京城的五萬守軍計算在內,我們還缺十五萬!”

兩人都沉默了。皇帝朱祁鎮親征的時候,不僅僅帶走了京城三大營的十七萬精銳,而且還把京畿地區能夠找到的軍隊都帶走了,不然也湊不出五十萬大軍出來!這下可好,五十萬精銳在土木堡灰飛煙滅,而留給朱祁鈺的就只有京城的五萬老弱病殘,而此時,距離京城最近的,擁有精銳部隊的還在淮河以南呢!

當然,兩人都想到了征兵,立即征募民夫,不過兩人很快就放棄了這個想法。此時京城已經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征兵的話,保不準老百姓全都跑完了,就留下朱祁鈺這個光杆司令。更麻煩的是,新征的士卒都需要訓練,而他們是沒有足夠時間來完成新部隊的訓練工作的!

當然,問題還有很多,不過朱祁鈺與於謙要做的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此時大明不是沒有軍隊,而是軍隊離京城比較遠,調動起來有麻煩。當然,這些都沒有難倒兩人,不然當初也不會定下誓死抵抗的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