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節 日寇防線(第2/3頁)

相比較而言,第二軍與第一軍的做法相得益彰。如果當時第二軍也采取與第一軍相同的戰術,那麽,日後後方的戰場上根本就無法容納這幾十股明軍騎兵自由活動,結果,必然導致兵力密度過大,騎兵沒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被日寇逮住機會,打幾次會戰,讓明軍騎兵蒙受慘重損失!

陳豫這一做法的效果也不錯,雖然與日寇打了幾次硬仗,不過最後都利用騎兵的速度成功撤退,避免了與日寇進行會戰。當然,從搶劫成果上來講,第二軍比第一軍要好得多。當時,一股第二軍的騎兵甚至趁亂搶了織田信長的一批私物,結果,搞了一批質量非常好的武士刀回來,被陳豫當作禮物,送給了很多將軍!

十多日下來,第二軍官兵也在第一軍面前揚眉吐氣,這下陳豫有了跟鄧茂叫板的本錢。鄧茂打的都是小規模戰鬥,是遊擊戰,而第二軍不但殲滅的日寇更多,搶到的物資也更多。當然了,第二軍的總體損失也在第一軍之上。不過,對陳豫來說,這仍然是值得他驕傲的事情,特別是他把那把搶來的武士刀拿出來炫耀的時候,更是覺得臉上有光。當時,陳豫並不知道這把武士刀的來歷,只是覺得很神秘,做工也很精致,這才留了下來。而後來他才知道,這是日本四大寶刀之一的“童子安綱切”,是日本的國刀。後來,這把刀被陳豫獻給了朱祁鈺,接著就被放在了帝國博物館展出,成為了朱祁鈺時期,帝國軍隊繳獲的最有名氣的幾件戰利品。數百年之後,日本人還念念不忘,要明帝國歸還這把寶刀呢!

兩大騎兵軍在福知山附近殺得日寇手忙腳亂,嚴重的破壞了織田信長的防禦計劃,而且,導致織田信長不得不將更多的兵力集中在戰線的北端,為明軍在神戶附近取得戰略突破創造了基礎條件!

陳懋的計劃也正是如此,用兩個騎兵軍在北面纏住日寇主力,第三軍與第六軍則強攻神戶,從日寇防線南端取得突破!

神戶是大阪灣北面的一個重要港口,是織田信長建立的這條防線的最南端。當時,織田信長將主要兵力集中在了大阪,只在神戶留下了一部分牽制兵力。織田信長的計劃是很明確的,不與明軍的步兵軍團進行正面決戰,利用大縱深防禦來牽制明軍的進攻。所以,織田信長將主要的兵力都放到了後方,預備隊的數量充足,希望通過增強防禦縱深,利用本土作戰的優勢來拖垮明軍!

這是織田信長在馬關戰役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明軍的步兵軍火力極為強大,即使守城的部隊手裏有重型弩炮,也不可能擋住明軍的進攻。在馬關一戰中,織田信長花大精力搞出了上百架弩炮,結果還是一敗塗地,明軍的火力優勢是日軍無法比擬的。那麽,要抵消明軍步兵軍的火力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本土作戰的優勢,加大縱深防禦,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從這點上來看,織田信長確實是個軍事方面的天才!

陳懋當時也明白這一點,不過他的選擇並不多。朱祁鈺的命令已經送到了,東路大軍遭受重創,西路大軍就必須要加強攻勢,牽制住日寇西軍主力,為東路大軍的休整與補充贏得時間!如果條件充足的話,陳懋不會花大力氣進攻神戶。不過,現在他不得不將重點放在神戶,通過給西軍日寇的防線施加壓力,來牽制住日寇西軍的主力,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一場大縱深突擊戰了!

很明顯,雙方都是在準備並不充分的條件下展開這場大戰役的。對雙方來說,其實實力差距並不是很大。明軍擁有火力的優勢,而且在戰場上占有主動權。同樣的,日寇擁有兵力的優勢,而且是本土作戰,可以充分利用本土作戰的優勢。結果,決定戰役勝負的就將是雙方將領的指揮才能,軍隊的士氣,官兵的素質,以及對勝利的渴望!

在展開這次大戰之前,陳懋召開了一次戰前會議,重點商討進攻戰術。

“很明確,第一軍的任務是,在神戶戰役期間,必須將福知山的日寇牽制住,不得讓日寇南下增援。且,圍困福知山,為取得全面突破做好準備!”陳懋用手上的木棍在沙盤上,福知山的地點指了下。“鄧茂,你的任務出了圍困福知山之外,還要想辦法向敵後突擊,威脅到京都的安全,讓日寇認為,我們將快速突擊京都,讓日寇不得不把更多的兵力留在京都,而無法增援南面的神戶。特別是在戰役決戰的時候,第一軍必須要完成這一戰役任務,如果京都與福知山的日寇南下趕往神戶的話,你必須要進行阻擊,明白嗎?”

“放心吧,第一軍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保證完成任務!”

陳懋點了點頭,目光落到了陳豫的身上。“陳豫,你的第二軍任務與第一軍差不多。第二軍的任務是切斷福知山與神戶之間的聯系,並且在神戶北面,東北面兩個方向上建立騎兵遊擊防線。如果,第一軍的防禦失敗的話,那第二軍就必須要拖住日寇南下的步伐。另外,第二軍還得分出一股兵力去牽制大阪的日寇,為後面的第三軍提供戰場情報。如果,日寇從大阪增援神戶的話,那麽,第二軍必須要進行阻擊,為第三軍爭取到準備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