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節 大沙漠(第2/3頁)

顯然,惡劣的自然環境是明軍的最大麻煩。按照這些向導提供的線索,阿拉伯半島上的綠洲雖然不少,不過,卻沒有一個綠洲能夠為一支三萬多人的軍隊提供足夠的水源。雖然,當時南下的第二十一軍,第二十二軍都是輕裝騎兵軍(加強了一個炮兵團),而近衛軍也將只帶一個炮兵團上路,這可以適當的控制住軍隊的規模。但是,毫無疑問的,這些原本僅供各往商旅,以及路過的部落落腳的綠洲,沒有足夠的水資源來保證三萬多官兵,還有數萬匹戰馬的需要。另外,在沙漠中前進也極容易迷路,如果失去了方向的話,那麽幾萬軍隊就很有可能回不來了。

可以說,沙漠與高原,這兩種地形是當時軍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沙漠中出了缺水之外,高溫,炎熱,以及沙暴,這些都是軍隊的最大威脅,這甚至遠遠的超過了敵人軍隊的威脅。不過,朱祁鈺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自然就不會輕易的改變了。

在向導把綠洲分布圖繪制出來之後,第二十一軍就首先出發了。馬壽成這個急性子將軍已經等得很不耐煩了,在他一得到批準之後,就立即率領第二十一軍上路了。兩日後,準備充足的第二十二軍在李天長的率領下也上路了。最後一個出發的是近衛軍,當然朱祁鈺也帶著侍衛團的五百官兵在近衛軍中。

即使是在數百年之後,沙漠地區仍然是環境最為惡劣的作戰地區。可以想像,當時朱祁鈺率領十多萬帝國軍人進入寸草不生的大沙漠時,會是一個什麽樣子呢?很多問題,困難,是在軍隊上路之前所沒有辦法考慮到的。比如說,當軍隊在沙漠裏行進了數日之後,因為高溫,酷熱,再加上缺水等原因,導致大部分官兵內火上升,光是生瘡等以前根本就不受到重視的傷病都成為了軍隊的大患。另外,炎熱,幹燥的氣候還極容易讓人感到疲憊,即使是體力再好的軍人,長期持續下來,都吃不消。

最大的麻煩還是水,雖然有向導繪制的綠洲分布圖,而且沿途,朱祁鈺都在盡量讓部隊尋找水源。不過,綠洲的數量是有限的,要滿足近衛軍近四萬官兵(很多非戰鬥性部隊,以及一個炮兵團都留在了後方)的需要,任何一個綠洲都是辦不到的。在很多時候,近衛軍不得不分散前進,以師為編制活動,盡量多占領綠洲,以得到足夠的水。

戰馬的疲憊問題也非常嚴重。朱祁鈺在出發之前忽視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用比較耐旱的阿拉伯馬代替明軍原來的戰馬,而明帝國培養出來的良種戰馬在耐旱方面確實不怎麽樣。結果,近衛軍在到達麥加之前,就已經有兩千多匹戰馬倒斃。雖然,近衛軍在出發的時候準備了一批多余的戰馬,不過,戰馬如果大量死亡的話,這必然會影響到軍隊的戰鬥力!

在出發之後五日,朱祁鈺不得不下令放慢了行軍速度,並且派遣出了以團為規模的部隊前去尋找水源,並且把水帶回來。這樣的情況同樣也出現在了第二十二軍中間,李天長雖然很想加快推進速度,不過,他不得不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不下滑,而讓部隊放慢了速度。相反,沿著海岸線前進的第二十一軍的問題還不算嚴重,雖然馬壽成的指揮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阿拉伯半島靠近波斯灣的地區,水源本身就比較充足,所以第二十一軍的日子要比其他兩路軍隊好過得多,前進的速度也快得多。

相對而言,那些阿拉伯遊牧民族的威脅反而不大。在頭五日,近衛軍並沒有遭到襲擊,也沒有與敵人交戰。雖然,也有不少的阿拉伯人出現在軍團附近,不過,這些阿拉伯的騎兵顯然都是執行偵察任務的,根本就沒有要與帝國軍隊作戰的想法。而好幾日,近衛軍的偵察部隊也在路上發現了有大股騎兵活動時留下的痕跡,不過,卻一直沒有與大股敵人遭遇。

“該死的!”梁嶽這個猛男都不禁詛咒了起來,“陛下,前面不遠處就是附近最大的綠洲了,我們要把周圍的軍隊集中過來嗎?”

朱祁鈺擦了下額頭上的汗水,雖然他是帝國皇帝,但是在行軍作戰的時候,他從來就不會給自己特殊的待遇。就如同其他的軍人一樣,朱祁鈺穿戴的都是作戰時的鎧甲,可以說,他對自己的要求,甚至要比對其他軍人的要求更為嚴格。而他的這一行為,實際上也給近衛軍的官兵施加了無形的壓力,讓近衛軍的官兵不得不嚴厲要求自己。

“陛下……”這時候,一名偵察兵從前方跑了回來,“前面發現了綠洲,但是我們也發現了有大隊騎兵活動的跡象。”

朱祁鈺微微皺了下眉毛,立即策馬朝綠洲而去,而隨時呆在他旁邊的侍衛也立即跟了上去。梁嶽稍微慢了一步,他也立即帶著近衛軍的警衛部隊跟上了皇帝。不多時,一行人就來到了這塊綠洲旁,正如偵察兵所說的那樣,在綠洲的水潭附近,有著很多馬蹄印,另外還有不少的腳印,以及一些生火做飯後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