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節 步兵的攻擊力(第2/3頁)

毫無疑問的,從這一點上就能夠看出來,第三軍的戰鬥力有多強悍了。當然,衛平這個炮兵將領在實際指揮戰鬥的時候,還往往打破慣例。比如,在與莫臥兒帝國的戰爭中,第三軍參加了數次大規模會戰,衛平都是在見炮兵集中部署的,往往一個炮兵團的兩百多門火炮(當時的編制),會被他集中部署在一塊寬兩到三裏,縱深半裏左右的陣地上,然後集中所有的炮火重點轟擊敵人防線上的某一段,然後再用步兵進攻,達到迅速撕破敵人防線的目的。顯然,在這種時候,第三軍的火力簡直是無法想像的,也大概只有他這樣的炮兵將領才會用這樣的戰術吧。

在這次的大型戰役中,第三軍擔任著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在東線戰場上摧毀奧斯曼帝國軍隊的防線,為接下來的大規模進攻打下基礎。可以說,這才是整個戰役中的重點,之前,明軍攻占大馬士革,貝魯特,引誘安條克與摩蘇爾的奧斯曼軍隊出戰,這些其實都是前戲,是在為第三軍創造機會。特別是摩蘇爾守軍的出擊,讓第三軍獲得了發動進攻的機會。

摩蘇爾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是一座位於兩河流域上遊高原上的城市,是奧斯曼帝國東部與南部地區的銜接點。這裏也自然是奧斯曼帝國軍隊的防禦要地。當時,部署在這裏的奧斯曼帝國軍隊達到了二十萬,其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作為東部戰場的預備隊,可以隨時支援東部戰場,另外一個則是控制南部戰場。從奧斯曼帝國的軍力部署上就看得出來,摩蘇爾作為兩大戰區的兵力集結點,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部署在這裏的軍隊更為重要。

朱祁鈺率軍攻占大馬士革,就是要迫使駐紮在摩蘇爾的奧斯曼軍隊南下,這樣一來,東面戰場上的奧斯曼軍隊就沒有了預備隊,顯然,對於防禦的一方來說,如果沒有了預備隊的話,那麽防線就將變得非常的脆弱!

也就在幼發拉底河畔的戰鬥快要結束的時候,衛平收到了消息,第三軍的進攻開始了。這次,首先發威的仍然是第三軍的火炮。

當時,第三軍是秘密進入了白羊王國獅頭軍與鷹頭軍的陣地的,而且第三軍的火炮也是夾雜在作戰物資中運送到前線上去的,當然那些作戰物資中,絕大部分都是炮彈。整個秘密部署工作就花了五日的時間,而第三軍的官兵在正式進攻之前,穿的都是白羊王國軍人的軍服,不過,在進攻開始之前,他們全都換上了明軍的軍服。

阿賈尼國王(已經正式登基了)以及侯賽因親王(在阿賈尼擔任國王的時候,侯賽因與穆拉圖都是親王,當然,換位之後,這個稱呼也將改變)被衛平邀請到了前線,觀摩第三軍的進攻行動。如果說,兩人之前已經認識到了明帝國騎兵部隊在快速突擊作戰中的厲害的話,那麽這次,他們徹底的領會到了明軍的火力到底有多強大。

當大地開始震動,如同悶雷般的轟鳴聲不斷的傳來,鋪天蓋地的炮彈飛向了奧斯曼軍隊的防線,炮彈爆炸後產生的濃煙幾乎完全籠罩了敵人的陣地時,兩人的表情都完全變了。他們曾經見過第五軍的炮兵團作戰時的情景,顯然,這根本就無法與第三軍的炮擊相提並論。短短兩刻鐘的時間,六個炮兵團的一千多門火炮就打出了數萬發炮彈,幾乎用炮彈將整個奧斯曼軍隊的防禦陣地犁了一遍。

接著,三排整齊的步兵開始向奧斯曼軍隊的防線推進,而重型炮兵團的炮火也開始向敵人防線後方蔓延,而輕型野戰炮團則跟隨步兵同時推進,每前進一千步,這三個炮兵團就會停下來一次,然後對步兵鋒線前的敵人陣地進行數輪炮擊,然後再繼續推進。

整個作戰行動衛平沒有下一道命令,所有部隊都是在按照戰前就已經制訂好了的作戰計劃在行動,而且所有的前線指揮官都非常清楚自己該怎麽指揮軍隊作戰,每一名士兵也都非常明白自己的任務是什麽。

進攻雖然緩慢,但是卻非常有節奏,而且整個步兵鋒線的推進都非常的順暢。炮兵已經為步兵掃清了大部分的障礙,即使偶爾有躲過了炮擊,仍然在抵抗的敵人會造成一些威脅,不過在步槍的密集彈雨下,這些頑抗的奧斯曼軍人也都被迅速的消滅掉了。戰場上,出了震耳欲聾的炮彈爆炸聲,如同爆豆般的槍聲,以及不時傳來的模糊的慘叫聲之外,幾乎就沒有其他的聲響了,當然,步兵隊列整齊推進的時發出的腳步聲也許是最有規律,最有節奏的吧。

很明顯,步兵的推進速度確實不快。從步兵戰線開始推進算起,半個時辰只內,步兵戰線僅僅前進了五裏。不過,步兵的進攻卻是最為強大的,在步兵所經過的地方,將不會留下任何一個敵人。當然,這種進攻也只有在戰地戰的時候才會出現,當敵人的防禦陣地被步兵所攻克,當敵人的抵抗一直被步兵與炮兵所摧毀,當敵人的預備隊根本就來不及組織新的防線時,那麽戰場上就有了新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