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瓷韻流風 第二七三章 錦衣衛密報(第2/2頁)

在朱元璋還健在的諸子當中,周王朱橚的勢力僅僅次於剛剛死去的朱棣,但他的聲名不錯。就算是朱允炆,也認為他為人忠厚正直,是最不會起兵造反地一個藩王。

其二,寧王朱權在南昌自建豪華生墳,墓前原有南極長生宮,前有南極殿,左有泰元殿和沖霄樓,右有旋璣殿和淩江樓。宮前有醉仙亭和一對6.9米高的龍華表,上刻道家符篆,宮後墓室隱於山中。這等規格的豪華陵墓,已經直追朱元璋的孝陵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違制尚在其次。寧王朱權的王府皆按皇宮制式布置,在府中常常自穿滾龍袍自得其樂。其長子朱盤烒有次居然內著龍袍招搖過市,去龍虎山進香。除此之外,也有暗中擴軍的舉動。

種種跡象表明,周王與寧王都有謀反之嫌。如果林沐風判斷不差地話,他們定然是要聯合一處,一起起兵造朱允炆的反。至於造反成功後如何平分天下,那是後話了,說不定自相殘殺也說不定。

錦衣衛的密探偵緝所得,半年中,周王與寧王之間的通信多達20多次。這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林沐風猶豫半天,還是揣著錦衣衛的密報進了宮。這事,他自己擔待不起,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上報皇帝。

林沐風去了朱允炆的禦書房。青年皇帝非常勤政,林沐風幾乎每一次進宮,都要在禦書房覲見,由此可見他的努力和用功。

林沐風進宮後不久,兩個太監飛馬出宮,一個趕往中山王府,一個趕往方孝孺府,徐輝祖和方孝孺匆匆奉命進宮。

錦衣衛的密報,擺在朱允炆的案頭。禦書房裏地氣氛非常壓抑,徐輝祖和方孝孺神色凝重,他們自然知道周王和寧王如此異動意味著什麽。

朱允炆地表現出乎徐輝祖和方孝孺的意料之外,淡定自若,沒有太大地情緒波動。

他淡淡道:“兩位丞相,周王和寧王意圖不軌,朝廷該如何應對呢?”

方孝孺沉吟道:“皇上,臣以為,皇上不妨下詔責令周王和寧王裁撤衛軍,如果其遵召則說明沒有反意,如果……再出兵征討也不遲。”

朱允炆將目光投射在徐輝祖的身上,徐輝祖霍然起身,躬身一禮,朗聲道:“皇上,事不宜遲,朝廷應速速派軍平叛,以免夜長夢多導致藩王起事生靈塗炭。”

方孝孺一急,也立即起身反駁道:“中山王,朝廷以什麽名義起兵平叛?難道就以錦衣衛的密報嗎?如果藩王沒有反意,只是違制,擅起刀兵如何讓天下臣民心服?如此一來,朝廷的顏面何在,皇上的顏面何在?倘若各地藩王以此四起紛亂,朝廷又將情何以堪?”

徐輝祖皺了皺眉,“書生之見,迂腐之極。各地藩王蠢蠢欲動之心並非一日,燕王惡例昭昭在目,如果再縱仁其從容準備,大明江山必將內亂。僅僅是違制?請問希直先生,如果無謀反之心,藩王焉敢違例亂制?龍袍是亂穿的嗎?藩王衛軍是私自可以擴編的嗎?”

方孝孺無言以對,不由嘆息一聲垂下頭來。他何嘗不知周王和寧王謀反之心確鑿無疑,不過,在他看來,能不動刀兵就不動刀兵,動起甲兵受到戕害的還是老百姓啊。

徐輝祖深深吸了一口氣,“皇上,臣願意帶兵征討亂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