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天羅地網

臨安城東北,臨漕寨。

這是一座緊鄰著大運河東岸的軍營,是宋軍最標準的營寨布局,最外圍是一道十步寬的壕溝,接著是一片十步寬的緩沖區,在戰時可以用來布置鹿砦、拒馬,然後是堅實的寨墻。

此處距離臨安城北門余杭門大約15裏,是臨安周遭十二個軍堡軍寨之一。既是三衙大兵駐紮之地,同時也是拱衛臨安的支城支寨。因為地處交通要道,所以周遭是非常熱鬧的。運河邊上成片的都是米糧碼頭,糧庫成排,糧船成行。碼頭外面則都是密密麻麻的低矮平房,幾條小巷子就以運河碼頭為起點發散開來,一直延伸到軍營西緣,組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城鎮。這個鎮子叫臨漕鎮,在臨漕小鎮的最外圍,還有一道新起的土墻,周長有七八裏,是四川之戰告急時修築的。

臨漕寨內,中央建有高大的望樓,四角各立角樓,寨內房舍井然,校場平整,足可以駐紮5000大軍。這裏是殿前司所屬一軍的駐地,照理應該是有大兵常駐的,但是當陳德興的3000精銳開進來時,卻空空如也。而且所有的房舍裏面都積滿了灰塵,推開寨門的時候,巨大的木門還發出一陣“吱呀呀”的鳴響,看來也不是經常有人來推動的。

不過身為臨安子的陳德興卻知道,臨漕寨內駐軍並沒有被調離,他們就住在臨漕鎮上——臨漕鎮的大部分居民,都是早年臨漕寨駐軍的後代。百年之前是大部分的軍卒都住在軍寨裏面,少量的軍官帶著家眷在軍寨外面建房居住。漸漸的大部分軍將士卒們都在軍寨外面蓋了房子,安家落戶。

為了開些財路養家,不知什麽時候開始,臨漕寨的軍人們就在運河邊上建起碼頭、倉庫,做起了米糧生意。而且越做越大,到了當下,自江南兩路和兩淮運來的米糧,大多都販賣給臨漕鎮上有三衙軍背景的糧商,再由他們倒給臨安城內的米糧商人零售。

所以住在鎮上有背景有官身的三衙軍軍官,基本上都成了糧商。普通士卒或是連兵都當不上的軍卒家庭出身的丁壯則成了糧行的夥計……當然了,這個臨漕寨內的甲胄、兵器庫房裏面,幾日前還是滿滿當當的,什麽步人甲、射士甲、烏錘甲、柳葉甲、山文甲還有專門用來裝樣子的薄甲,都應有盡有,弓弩盾牌長短刀矛什麽的也一應俱全。

只要官家一聲令下,鎮上的糧行老板、糧行夥計們,還有扛大包的力巴們就能馬上打扮起來,雄赳赳,氣昂昂的開出來給官家過個眼癮,混點賞錢。至於上了戰場會怎麽樣……樞密院和三衙管軍們還沒有糊塗到這種地步!

即便是要調三衙軍上陣,也不會成建制調動,而是“抽調”諸軍精銳,其實就是在三衙軍軍將和子弟裏面募集些能打敢死的去上陣。三衙軍中當然是有好漢子的,官家的親衛殿前諸班直大多都是三衙軍子弟充任——殿前諸班直的待遇優厚,但是考核非常嚴格,考試雖然理論上向全體宋軍士兵開放,但是外鎮勇士根本不可能千裏迢迢的來“趕考”,因而諸班直勇士九成多是沒有上過戰場的三衙軍子弟。

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忠誠度卻是很有保障的……就如這臨漕鎮上的三衙軍軍將家屬們一樣,都是大宋官家的忠順臣民。

……

3000霹靂水軍精兵已經進駐,他們在蕭山渡過錢塘江後,沒有入臨安城,而是繞城而過,直到黃昏才進駐臨漕寨。一路上都是列隊嚴整而進,除了吃幹糧的一小會兒,沒有任何休息。入寨之後也沒有馬上解散,而是認認真真的在打掃營房,布置防禦,絲毫沒有馬虎。

陳德興穿著錦袍,就站在自己的臨時都統司廊前,看著他的軍將在忙碌。和他一起過來的陳淮清、陳德芳、文天祥和王炎,全都不發一語的看著眼前一切,滿營訓練有素的士兵,讓他們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惋惜。

一個霹靂水軍軍官大步的走到了陳德興面前,一個擡手軍禮:“右武,全軍五部十六隊,已經全部進駐完畢,今晚的崗哨、巡哨也已經安排妥當。另外,臨漕寨的寨主,殿前司鄭統領在鎮上的豐樂樓擺酒,想請右武賞光。”

陳德興臉上神色不動,只是輕輕地道:“全軍禁止外出,謝絕一切訪客,除非有我的命令!另外,今晚加個肉菜,犒賞一下。”

那軍官行了個軍禮就轉身離開,陳德興吐了口氣,扭頭看著臉色不予的老爹,微微一笑:“大人,終於安頓好了……今天時候不早,看來是趕不回臨安城了,大人就在臨漕鎮上將就一晚上吧。還有個鄭統領請客,不如就去叨擾一番吧。”

陳淮清重重吐口氣,看看左右,沉默一會兒才道:“今晚上我就住在營裏,正好和你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