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朱四九來了

天色漸漸明亮起來,讓人敢不到一絲暖意的慘淡陽光,照在了忽氈城頭。

城內城外,一片都是狼藉景象。忽氈城西門外,道路上踐踏出了大片大片的腳印和縱橫交錯的車轍印子,顯然有大批亂紛紛的人馬車隊,才從這裏進過。忽章河兩岸原本郁郁蔥蔥的麥田,也被馬蹄踐踏成了平地。

站在忽氈城頭眺望,到處都有黑煙冒起,有的尚翻卷著火星,有的則是黑煙轉淡,漸漸熄滅。這些黑煙火光起處,都是一處處村落,忙哥帖木耳的部下,正在忽氈城以西放火清野!

大明西征軍兵鋒抵達忽章河流域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忙哥帖木耳金帳所在的忽氈,無邊無際的鋼甲雄兵從北面席卷而來,所向猶如劈泥,兵鋒銳不可擋!

忙哥帖木耳自知難以匹敵,只得收縮兵力,放棄了忽章河兩岸的大片土地,遂行最嚴酷的堅壁清野之策,強迫忽章河兩岸的百姓放棄家園,全部遷移至費爾幹納盆地。同時又遣使向忽必烈和阿八哈告急。

今日,派往桃裏寺(伊利汗國首都)的使者已經回到了忽氈,帶來了阿八哈汗的親口承諾:他將盡起伊利汗國的大兵前來援救,在救兵抵達之前,希望忙哥帖木耳可以堅守忽氈待援。

這總算是個好消息!伊利汗國的兵力不弱,昔日旭烈兀可是帶領著十萬蒙古鐵騎去征服波斯和大食的。打下了波斯、大食之後,還得到了不少附庸軍。若是能傾力來援,十幾萬大軍還是能拉出來的。

而且,伊利汗阿八哈既然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那麽歐羅巴大汗忽必烈也應該曉得這點。他和金帳汗那海應該不會見死不救的。如果忽必烈和那海也能派來救兵,這忽氈城外或許就是大明西征軍的葬身之地了!

想到這裏,忙哥帖木耳的眼芒頓時銳利了起來,一遍遍的掃過忽氈城西的山口和河流。

忽氈又名苦盞,位於費爾幹納盆地的西面入口之處。費爾幹納盆地的地形非常險要,四面山嶺環抱,可以出入的出口只有一個,就在忽氈城西數十裏外。出口非常狹窄,不過十余裏寬,而且還倚著忽章河——忽章河是錫爾河,東西走向的河流,從費爾幹納盆地中沖出一路向西流淌。而盆地的出口雖然在西面,但是谷口卻是向北而開的,忽章河正好從谷口處流過,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只要河流不封凍,這裏就是易守南攻的天塹。而谷口正西則是一片台地,亦是扼守費爾幹納盆地的險要。忽必烈在忽氈駐蹕時,曾經命人在此修建城堡,起名通天關。作為扼守費爾幹納盆地的要沖。

忙哥帖木耳接管忽氈後,也立即意識到了通天關的價值,不僅擴建了通天關,還在此地擺了一個萬人隊。而且還是一個裝備了擡槍和銅炮的火器萬人隊。

而在通天關西面的坡地上和通天關東面的忽氈河南岸,不計其數的色目人,大多都是老弱,正在用簡陋的工具挖掘壕溝,修築胸墻——用壕溝胸墻阻擋擁有大量火器的軍隊,是歐羅巴戰場和天竺戰場的經驗。阿八哈給忙哥帖木耳派來了幾個參加過德裏會戰的蒙古軍官。

從這些蒙古軍官的描述中,忙哥帖木耳仿佛又多看到了幾分取勝的可能。

明軍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他們在德裏會戰中就險些落敗。一方面久攻德裏軍的營寨不下;一方面又在野外夜戰中一度陷入了混亂,差一點就被打敗——在德裏蘇丹軍中擔任顧問的伯顏在跑到拉合爾後找到了幸存的古拉姆近衛軍,問清了那場血腥的夜間遭遇戰的情況。

在那場夜戰中,漢人的步兵表現的遠遠不如白天那麽強悍。火器兵和長槍兵的配合脫節,火槍兵撤退後長槍兵才開始沖擊,速度沒有起來就和古拉姆近衛軍撞在了一起。而且這些長槍兵的近戰肉搏能力和體力似乎都偏弱(也有可能是白天的反復沖擊加上夜間急行軍造成體力下降),如果不是仗著鋼甲堅固,他們很可能已經被古拉姆近衛軍擊敗,根本熬不到援兵抵達。

而且這場會戰還表明,用盾牌加上硬頭錘就足夠對付身穿鋼甲的明軍了。明軍的鋼甲可以擋住弓箭和彎刀,但是卻防不了鈍器的打擊……

只要給勇士們裝備硬頭錘和柳條盾牌,再依托壕溝、胸墻,多布置些床子弩,應該就能扛住明軍的正面攻勢。實在不行就多挖幾條壕溝,多修幾道胸墻。另外,還要利用夜間發起反擊和偷襲,以消耗明軍的力量。

這樣,忽氈就很有可能可以堅守下去!只要守上兩個月,阿八哈的大軍就能到了!

……

忙哥帖木耳出了忽氈西門,正準備去視察忽氈城外的防禦工事,就看見一隊從西面谷口外匆匆而來的隊伍,上百輛大車之上,裝得滿滿當當的都是糧秣,壓得車子咯吱咯吱亂響。幾百個哭哭啼啼的色目人,人人都背著包袱,奮力推著車輛前行。還有幾百個蒙古騎兵,在一名千戶官的率領下人披甲手持弓,一路押送護衛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