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天皇是誰

單從國家政權的角度來說,日本應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兩千多年前大和朝廷成立,7世紀定下國名“日本”,日本皇室子孫繁衍到現在已經是第50多代人了。這麽長的時間跨度裏,日本一直沒有改朝換代。從第一代神武天皇到現在第125代明仁天皇都延續著一條血脈,所以他們自稱“萬世一系”。

中國古代的朝代更替那麽頻繁,為什麽日本皇室就能夠穩坐江山呢?其實日本從古到今的權力鬥爭一點兒也不少,但裏面還沒有誰真的推翻過皇室統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天皇在日本與其說是皇帝,更像是佛教裏釋迦牟尼或者基督教裏耶穌的後代。因為天皇是宗教意義上的統治者,所以在很長時間裏都持有“神之後代”的身份,自古以來的那些奪權者大都巴不得跟皇室攀上血親。“二戰”之後,昭和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就是告訴全天下他其實也是個凡人,不過打那以後日本人對天皇的敬仰也沒怎麽減少。

和其他國家不一樣,日本憲法第一條規定的不是國家的基本屬性,而是天皇的定義:

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征,是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征,這一地位是由主權所有的全體日本國民的意願所決定的。

這句話基本上是在說,天皇不是一個可以被人篡奪的職位。

除此之外,在日本一直有著“天皇不親政”的傳統。在漫長的歷史時間裏,國家的政權大都被輪流掌控在各大政治勢力手裏,天皇在很多時候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即便到了幕末時期,全日本掀起“大政奉還”的風潮,天皇對於那時的一些政府決議依然沒有否決權。遠離權力也代表著遠離權力鬥爭。因此即便有人想造反,矛頭也往往不會指向天皇。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歷史上很多天皇都秉持著“親民”的原則。歷代天皇真心將國民視為自己的子女,每到國難之時,都會為國民虔誠祈禱。這種大愛也讓天皇幾千年來與國民的聯系日益加深。

所以,如果一定要給天皇一個準確的職位描述的話,那麽與其說是統治者,天皇更像是一種永恒的信仰。“天皇”這個稱呼最早是在明治年間的憲法中被規範化的,在那之前“天子”才是最廣泛的用法。而所謂日本皇室,指的是天皇以及其他的皇族。因為嚴格來說,天皇不屬於“皇族”,是一種更加特殊的存在,所以日本媒體在報道時往往會特意說明是“天皇及皇族一行人”。憲法中規定,皇室成員沒有戶籍,也不能被提起民事訴訟,乍一看是一群“逍遙法外”的家夥。其實在憲法下還有一部叫作《皇室典範》的法律,專門用來管皇室。另外,在日本政府中還有一個叫作宮內廳的部門,也是一個替皇室統籌辦事的地方。

日本的皇室成員都沒有姓。現在的皇後美智子原名正田美智子,在當時嫁入皇室的時候也跟著一起丟掉了姓。不過在古代,也就是日本還在接受中國冊封的時候,天皇其實被中國的皇帝賜了姓。比如“二十四史”裏面就記載了,當時日本那塊地盤是由“倭五王”統治著,這五個王分別叫倭贊、倭珍、倭濟、倭興、倭武,所以是有“倭”這個姓的。再後來,日本也走上了法治道路,引進了隋唐的律令制度,姓氏作為身份劃分的一個重要標志被制度化了,這回天皇變成了賜姓的那個人,自然也就沒有了姓。這個規矩一直延續到現在。

說完了姓,再來說說名。在日本,皇室男性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通常都是“仁”,女性的都是“子”,這是從公元858年清和天皇開始就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如果留心你會發現,現在的明仁天皇家族裏面,男性的名全是以“仁”結尾:德仁、文仁、悠仁、正仁、崇仁、宜仁。而女性則是清一色的以“子”結尾:美智子、雅子、愛子、紀子、真子、彬子、承子……

除了姓氏之外,日本皇室還有一套嚴密的頭銜系統。這一點跟中國古代很像。“天皇”這個頭銜就不必說了,重點來看看天皇的親戚們是怎麽叫的。首先,直系三代以內的皇子、皇孫都叫“親王”,要是女孩就叫“內親王”,比如明仁天皇的大皇子和二皇子就分別叫德仁親王和文仁親王,三女兒就叫紀宮清子內親王;三代以上就只能叫“王”和“女王”了,比如前面提到的彬子女王和承子女王。其他的像“皇太子”、“皇太孫”、“皇後”、“皇太後”、“太妃”這些,就和中國古代的叫法一模一樣。

日本的法定成人年齡是20歲,而皇族跟平民不同,是18歲成年,這反而跟中國一樣。皇族的男性在成年之後如果結了婚,就必須從父母家搬出去,自己成立一個分家,統稱“宮家”,表明自己就是堂堂一宮之主了。將來如果自己跟妻子生了兒子,兒子在結婚之後也會搬出去,建一個新的宮家。但是,女兒沒有創立宮家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