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日本動漫的成功法則

21世紀初,日本人放話:“美國占據了世界文化市場的一半,我們應該占據另一半。”美國媒體把日本的沖擊稱為文化產業的“偷襲珍珠港”。不過這一次日本用的不是槍炮,而是動漫。

日本動畫片最早於20世紀60年代出口到了國外,歐美國家低價購買日本動畫片,一開始只是為了填補兒童節目的不足,沒想到後來被它的獨特魅力征服了。

日本把動漫和遊戲這樣的文化產業叫作內容產業。隨著數碼科技的發展,內容產業滲透到了各個領域,把新聞、出版、音樂、廣告、汽車甚至是手機產業都結合了起來,衍生出一種新的文化產業。日本政府希望通過發展新文化產業,變產品輸出國為文化輸出國。

根據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調查,日本有87%的人喜歡漫畫,有84%的人擁有與漫畫人物相關的物品。那麽,日本動漫為什麽這麽成功呢?

“二戰”後,動畫片成了日本人娛樂的主要形式之一。出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是看著電視動畫長大的第一代,他們對動畫的熱愛又傳遞給了自己的孩子。由於不同的動畫針對不同的群體,所以動畫成了全民愛好。

動漫的流行,與日本這塊土壤有非常大的關系:在日本,學生們被考試和作業壓得喘不過氣,很少有機會和別人交往,於是開始在動漫裏尋找自己的朋友。而日本又崇尚團隊精神,不鼓勵個人主義,所以那些有冒險精神、個性張揚的成年人就在動漫裏實現他們的夢想。與美國動漫的超人情結不同,日本動漫裏的英雄,大都是一些平凡人,“凡人英雄”也是日本人普遍的夢想。

日本動漫的開發有一個完整的投資體系,這是動漫走向成功的另一個要素。一般一部動畫需要幾方面共同投資,包括電視台或電影公司、廣告公司、玩具商、遊戲軟件公司和出版商等。這樣的投資,一方面分散了新產品的開發風險,另一方面也拓寬了資金的籌集渠道。

日本有一代又一代國際頂尖的漫畫大師,這些人使日本動漫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逐漸趕超美國。在這一點上,手冢治蟲功不可沒。他不僅創辦了第一家電視動畫制作室,通過《鐵臂阿童木》讓世界認識了日本動畫,更重要的是,他影響了日本人對動漫的態度。手冢治蟲既給孩子畫小人書,又給女性讀者畫浪漫故事,也給男性讀者畫幽默漫畫,還給報紙畫政治漫畫,他向日本人傳遞了這一理念:漫畫可以無處不在。可以說,他讓漫畫成了一種老少皆宜的藝術。

伴隨著動漫文化的強大,日本政府也逐漸加大了支持力度。宮崎駿就在2012年獲得了僅次於“文化勛章”的“文化功勞者”的稱號。這些動漫作家可以把作品陳設在國立美術館和博物館,政府甚至出資供其在海外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