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諸侯們的別墅

和中國一樣,日本古代也有很多防禦設施,比如城郭、城墻、柵欄、炮台、壕溝,它們都叫“城”,其中的城郭就是今天所說的城堡。

日本的城堡大部分修建於安土桃山時代到江戶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明清時期),這也是日本建築史上超級興盛的一個時期,所有城堡加在一起有3000座之多,可見當時爭地盤有多激烈。17世紀,老大哥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為了加強封建專制,德川政權頒布了鎖國令,其中一條就是“一國一城”。法令一頒布,全日本一大半的城堡就都被毀掉了。這種情況到了明治時期變本加厲。1868年,倒幕派發動了明治維新,迫使德川家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下崗”,並成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新政府,沒幾年新政府就頒布了廢城令,兩年之內又毀掉了2/3的城堡。

“二戰”結束後,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日本人終於意識到,“城堡不是你想拆,想拆就能拆”,其歷史和文化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於是他們組織成立了“全國城郭管理者協會”,修復那些被毀掉的城墻和城樓。日本歷史上一共有25000座城堡,留存至今並且知名的只有區區40來座,實在是可惜。

從地形上分,城堡一共有三種,分別是山城、平山城和平城。松山市的松山城、姬路市的姬路城和大阪府的大阪城分別屬於這三種類型。

首先來說說山城。顧名思義,山城就是山上的城堡。14世紀時,日本處於戰亂之中,打打殺殺的日本人看中了山上的寺廟,覺得寺廟的地理位置好,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百戰百勝,適合做遊擊戰的據點。這還是山景房,不打仗時欣賞欣賞美景也很好,於是住在平原的大佬們紛紛跑到山上建起自己的城堡。這種做法立刻引領了諸侯界的潮流,到了室町時代,山城已經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等到戰國時代,山城就像今天的高樓大廈一樣,又多又豪華了。

不過,山城只適合防守,不適合攻擊,諸侯們都有著擴大領土的野心,於是就把山城周圍的平野也開發了出來,讓山城和平野上的城鎮連為一體,這就是平山城。平山城就像一只八爪魚,山上的城堡就是它的身體,山下的平野就是它的觸手。

到了江戶時代,諸侯們的野心更大了,想把自己領地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都高效地發展起來,但平山城離平野還是有點兒距離,管理起來也比較麻煩,於是他們就把城堡搬到了平原上,在城堡周圍建立起街市。為了增加防禦性,大佬們還把城堡的城墻砌得又高又厚,並在城堡四周挖了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大阪的大阪城和京都的二條城看上去都威風凜凜的,還頗有些神秘感,但實際上它們的內部區域劃分很簡單。如果把城堡當作蘋果切開的話,果核的位置叫“本丸”,古代打仗時,指揮部就設在這裏,到近代,這裏就成了領主休息和處理政事的地方。本丸旁邊叫“二之丸”,也叫“內城”,兵器和糧食都藏在這裏,二之丸也有保護本丸的作用。二之丸以外叫作“三之丸”,領主的家臣、馬匹都住在這裏,三之丸既要保護二之丸,又要保護本丸。城堡的制高點,是一個叫“天守閣”的烽火台,位於本丸內部。戰事發生時,天守閣是瞭望台和司令部,和平時期,天守閣就變成了領主“高富帥”的象征。

相反,城堡的入口就非常復雜了,拿日本城堡裏最大、最典型的姬路城來說,要進去就得經過“い、ろ、は、に、ほ”五道門,其中的“は門”“に門”“ほ門”都是非常難找的,一不小心就會走進死胡同。

姬路城屋頂上還有很大的魚形狀的辟邪物,這在中國叫“吻”,漢代的時候一般是鳳凰、朱雀、孔雀,到明清時期就變成了龍。古代中國人認為龍是可以興雲作雨的神獸,所以自稱是龍的傳人,從來沒聽誰說自己是魚的傳人。但日本就不同了,他們的第一糧食是海鮮,天災也來自海洋,所以他們很重視魚,屋脊上的裝飾也經常是吻,這也是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後本土化的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