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漫畫大爆炸

日本人愛漫畫是出了名的。假如你在歐美國家的地鐵上看漫畫,大家會覺得很詫異,但在日本,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因為日本人太喜歡漫畫了。

不過日本人對漫畫的接受也沒有多長時間,成年人可以大大方方地看漫畫,也就是近20年的事兒。在20世紀60年代末,“大學生看起漫畫了”還一度成了社會話題。

日本漫畫從“二戰”結束後崛起以來,迅速從孩子的娛樂變成了文化符號,漫畫之神手冢治蟲將戰後漫畫分成了六個時期:

·玩具時期:昭和二十年代(1945~1954年),漫畫是屬於孩子的。

·追討時期:昭和三十年,漫畫被認為是惡書。

·點心時期:昭和三十四年(1959年),以少年為對象的漫畫周刊剛剛起步,學者、老師和家長們雖然心存抱怨,但也逐漸覺得只要不影響功課,孩子偶爾看看漫畫也是可以的。

·主食時期:昭和三十八年(1963年),從《鐵臂阿童木》開始的電視動畫,成為居家閑暇時全家觀賞的節目。

·空氣時期: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日本人已經可以接受漫畫普遍存在於生活之中。

·符號時期:昭和六十年(1985年)後,漫畫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個符號。

漫畫的繁榮,歸根結底,是因為成本很低。

漫畫幾乎花不了什麽錢,除了體力和腦力,也就是紙、筆和尺。如果是拍電影,像探險題材、科幻題材,都得耗費巨大的成本。但是漫畫,只要你有畫畫技術,隨時隨地都可以畫出來。

“二戰”剛結束時,日本作為戰敗國,國內局勢非常嚴峻,想找份工作是很難的。但漫畫業就不同了,畫漫畫只需要自己。可以想象,在那個時候,能夠像美國人一樣拍電影、拍電視劇的可能性很小,而漫畫恰恰是最適合的了。手冢治蟲從小就熱愛文學,曾想過拍電影、拍戲劇,最後卻成了漫畫家,大概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