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定格在地質部大院(第2/2頁)

圖二 1967年2月16日,地質部機關造反派集會慶祝奪權“一周月”,會上人們跳起了“忠字舞”。

圖三 1967年7月16日,地質部機關造反派集會慶祝奪權半年,某造反派組織的代表在會上發言。

圖四與圖五貼在影集裏時,下面有一行簡短的說明:“聲援滅資軍。”“滅資軍”是哪路人馬,影集中沒有交代。這兩幅照片都是在禮堂裏拍的。從圖四的畫面上看,似乎是辯論雙方在台上發生了爭執,台下則有人在振臂呼喊口號,氣氛有些緊張。圖五則是圖四事態的繼續。其中,一方的人正被另一方扭打著往台下推搡。想必事態突如其來,攝影者倉促中按下了快門,加之室內光線又弱,影響了照片的成像。不過,我們還是要感謝這位反應敏捷的攝影師,正是他於倉促中按的這兩下快門,給後人留住了更逼真的“文革”影像。

圖六與圖七也可以連續起來看。圖六是一些人在忙著布置會場,大家出出進進,喜笑顏開,很有幾分節日的氣氛——再過一會兒(也可能是第二天),地質部的各路造反派組織將在這裏舉行“緊跟毛主席偉大戰略部署光榮倒旗大會”(見圖七)。所謂“倒旗”,是取消“山頭”、實現各派大聯合的一種形象說法。鑒於在奪權過程中和奪權以後各造反組織的派性鬥爭愈演愈烈,有些地方甚至爆發了大規模的武鬥,1967年7月至9月,毛澤東多次強調“只要兩派都是革命的群眾組織,就要在革命的原則下實現革命的大聯合”。10月1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按照系統實行革命大聯合的通知》。地質部的各派大聯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值得注意的是,從照片中人們的著裝上看,好像夏天還沒有過去,當在八九月份之間,這再度表明了地質部在“文革”中聞風而動、不甘人後的姿態。圖七中可見四面造反派組織的旗幟,它們分別是革命造反兵團、東方紅革命造反兵團、保衛毛主席兵團和後勤革命造反兵團。僅從造反組織的名稱上,今天的人們實在難以看出他們立場上的差異,譬如“革命造反”與“東方紅革命造反”,他們的區別究竟何在?“保衛毛主席”與響應毛主席的號召起來造反的人,又有什麽理由不聚集在一面旗幟下?唯有“後勤革命造反兵團”還多少提供了一點實質性的信息,讓人知道這是一個由機關後勤人員組成的造反派組織。

圖四 1967年七八月間,在一次“聲援滅資軍”的集會上,兩派群眾發生了爭執。

圖五 時間同圖四,爭執的一方被另一方的人從台上扭搡下來。

關於這兩幅照片,影集裏語焉不詳,解讀時頗費過一些周折,最後還是從圖七的“……光榮倒旗大會”的會幅中尋得線索,又聯系前後的照片,始得豁然。起先我有些不解,主事者為什麽給大會起了這麽一個拗口的名稱?“倒旗”,怎麽說都是件令人晦氣的事情,居然還“光榮”?其實就這件事而言,完全可以起出更響亮的名字來,像“聯合誓師”、“團結奮進”什麽的,而且這樣的名稱與那個時代似乎也更加吻合。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正是把“倒旗”這樣原本晦氣的事情,也視為光榮,才更加顯示了無條件執行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戰略部署的決心。由此可見,即使在所謂動亂年代,毛澤東及中共最高層的意圖和部署也是貫徹無礙的,一亂一治,盡在指掌。

圖六 1967年七八月間,地質部機關造反派組織在布置“光榮倒旗大會”會場。

圖七 1967年七八月間,地質部機關各造反派組織舉行“光榮倒旗大會”。

1967年間拍攝於地質部機關大院裏的這組照片,具象地展示了“文革”時的社會人文環境,其所傳遞的信息,遠非區區本文所能概括。我期盼照片中的當事人,尤其是這些照片的拍攝者——那位獨具眼力的攝影師,從茫茫人海中走出來,給我們講述更多的關於這組照片的故事。

無論怎樣,後來的人們,都將因這組照片,記住1967年的地質部機關大院,記住1967年的中國。

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