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加尼沙裏協同作戰的步兵部隊

大膽、靈活地發展,以及使用步兵部隊,是奧斯曼軍事體制的一大特色,也是奧斯曼帝國在戰術體系上勝過其他突厥政權的地方。酋長國時代,騎兵部隊仍在奧斯曼軍隊中占有壓倒性比例——占比達90%。到了1389年的第一次科索沃戰役,這個數字已然下降到不足60%。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真正意義上的加尼沙裏軍團尚未建立。也就是說,其他步兵部隊在軍團誕生之前在奧斯曼軍隊中所占比重就已經超過40%。軍團組建後,另外這些步兵部隊的建制基本被保留了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軍團乃至整支奧斯曼軍隊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盡管奧斯曼人能夠大膽、靈活地使用步兵,但他們還是具有一定的保守主義思想,突厥時代的騎射傳統對他們仍具有極大的影響。這點從奧斯曼步兵部隊的編制就可以看出:除了加尼沙裏外,其余的步兵部隊幾乎均為清一色的非正規部隊。兵器、甲胄均須自籌不說,大多數人還沒有固定的薪餉,在地位上也遠不如常備軍。因而歷史學家在提到這些部隊的時候一律以“Auxiliary Corps”稱呼之,意為輔助作戰部隊。筆者遵從主流觀點,在下文亦用輔軍部隊作為它們的統一代稱。

輔軍部隊及後勤支援部隊可能是正統時代的奧斯曼軍事史中最特別的部分了:由於它們的數量多如牛毛,種類五花八門,番號晦澀難懂且變動頻頻。相關資料又如同一團亂麻,極難整理。因而爭議極大,疑點重重。即使要厘清每支輔軍部隊的發展史,確定它們在奧斯曼軍事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對此頭疼不已的歷史學者多將其忽略了事。少數能繼續堅持研究的人也將研究重心放在這些部隊被如何使用,以及對整體戰役局勢做出了哪些貢獻上,其余則一律跳過。因此輔軍部隊的具體情況至今仍隱藏在歷史的陰影之中,顯得模糊不清。筆者並非專業學者,也只能簡單地加以介紹。

亞亞

“亞亞”(土耳其語“步行者”之意)部隊,又叫“皮亞德”(源於波斯語,意思與亞亞相同)部隊,組建於14世紀初,是第一支較為正規的奧斯曼步兵部隊。

草創時代的奧斯曼軍以遊牧民組成的騎兵為主,他們在與拜占庭地方封建領主的私兵部隊“泰克弗爾”交戰時可謂是遊刃有余,卻無法通過正面進攻來摧毀、占領擁有堅固城墻的城市和堡壘——畢竟步兵才是攻堅戰的主力。其實當時奧斯曼人也擁有一支主要由志願者組成,間或夾雜有一批“阿赫”戰士(一種宗教色彩濃厚的武裝團體,職責在於打擊盜匪,保護旅人)的輕型步兵隊,但這些人大多來自農村地區,沒有經過正式的編組,因而戰鬥力極差,往往不像是一支軍隊。這使得蘇丹的兄弟阿拉丁帕夏萌生了組建一支正規步兵隊的想法。1325年,他與坎達裏·卡拉·哈利裏一道將這一想法寫進了重組奧斯曼軍隊的方案中,並提交給了蘇丹奧爾罕。奧爾罕批準了他們的申請,亞亞部隊就此誕生。

征兵法令頒布下來後,許多渴望著得到一份固定收入的年輕農村居民紛紛提交了入伍申請,這支新部隊不費吹灰之力就組建了起來。但此時其他土庫曼酋長國早已擁有了類似的部隊。

把亞亞稱為常備軍有些勉強:亞亞的士兵們在和平時期繼續在各自的農場裏耕作,這一期間他們領不到薪水(“烏魯佛”),但可以享受部分免稅權。等到征召令下達的時候,他們就帶上自己的武器裝備加入軍隊。從這時起,直到戰爭結束,他們都可以按日領取報酬。

亞亞部隊的組織結構與桑賈克(“行省”之意)總督統轄的蒂瑪封建騎兵部隊的組織結構相似:特定地區的亞亞由自己的軍事長官亞亞巴什直接指揮,而非該地區所在行省的總督指揮。一部分非戰鬥部隊人員以軍官的身份在部隊服役,擁有“騎兵指揮官”或“步兵指揮官”的頭銜。這支部隊的成員既有穆斯林(服兵役以換取一塊位於巴爾幹地區的土地的突厥人),也有基督徒(負責保衛故鄉的巴爾幹人),和一部分遊牧民。其編制遵循的是突厥遊牧時代的“十進制”(即十人隊、百人隊、千人隊的編制,但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以訛傳訛)。在作戰時,亞亞部隊除了要擔負攻堅任務外,還得充當誘敵部隊。在1371年的馬裏查河谷之戰和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之戰中,他們都成功地與其他步兵部隊一道,將敵軍引入位於兩翼騎兵部隊之間的埋伏圈內。

亞亞部隊曾一度被作為蘇丹的皇家衛隊使用。在擔任禁衛軍的時候,他們被稱為“哈薩”,為了與頭戴紅色軟帽“克孜爾博克”的部落騎兵隊區分開來,他們戴的是一頂名叫“阿克博克”的白色軟帽,這種帽子是阿赫組織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