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宜昌最前線(1940年3月~1940年12月) 藎忱不死(第4/12頁)

按第48軍軍長莫樹傑(廣西講武堂,廣西南丹人)排兵,作為總預備隊的是由鐘毅率領的第173師。當頂在大竹山一線的兩個師(第189師和第174師)向棗陽潰下來後,帶著部隊在二線構築陣地的鐘毅還沒明白怎麽回事,就遭日騎沖擊。該師驍將淩雲上團長雖率一個團在正面強頂,但陣地仍在一天內被突破。

5月8日,棗陽陷落。莫樹傑帶著軍部向北面的新野撤退。

跟軍部失去聯系的第173師師長鐘毅在棗陽北面的蒼台鎮附近與驟然而至的日騎遭遇,因所率警衛連只有手槍,沒任何重武器,遂陷入重圍,突圍無望,自殺殉國。

第48軍的遭遇是這次會戰的一個縮影。

中路日軍拿下棗陽後,在這裏設立兵站。

鐘毅殉國後,第173師淩雲上那個團被斷於敵後。這個團有個電台,但此時既聯系不上師部,也聯系不上軍部,最後聯系到老河口李宗仁司令長官部的電台。李宗仁直接命令淩雲上統一指揮滯留各部,從後方襲擊日軍的兵站。

敵後戰鬥日久,彈藥快打光了,淩雲上終於聯系上師部。軍械官告訴他:“棗陽附近的唐縣鎮東北兩公裏處,有一山溝,溝裏有三個墳,墳前用木牌寫著士兵的名字,挖開後,裏面藏有彈藥。”

淩雲上立即派人去尋,果然得到炮彈百余發、步槍子彈三萬多發。補充完彈藥的淩雲上與友軍活躍敵後,日軍兵站運輸線接連被襲,這點後來成為第11軍司令部後勤參謀要求取消宜昌攻略而盡快結束會戰的一個重要理由。

然而,漢水東岸的整個局勢卻很不妙。

由鐘祥沿江北進的第13師團自突破長壽店第59軍(黃維綱第38師、劉振三第180師、騎兵第9師)防線後,一路疾進,漢水兩岸的襄樊、宜城相繼告急。第59軍軍長仍由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兼任,此時張的集團軍司令部駐地位於漢水西岸的快活鋪。東岸的第59軍的幾支部隊,則紛紛向北退去。

由於開戰後第5戰區各部被擊潰太快,使原計劃中的一些步驟難以實施。不過,李宗仁仍計劃在襄樊、新野之間發起反擊,與日軍決戰。要決戰,就得有足夠的人手。但現在的局面是,第5戰區的一些部隊紛紛撤退。在請示完重慶軍委會後,李宗仁給宜昌的江防軍總司令郭懺打電話,要他從江防軍裏抽出兩個軍,馳援漢水東岸的戰鬥。

江防軍名義上屬於第5戰區,但實際上具有很大的獨立性,由重慶軍委會直轄。

總司令郭懺被認為是“土木系”三號人物,人還比較老實,但此時跟李宗仁不太對心思。“冬季攻勢”中,因所轄蕭之楚第26軍作戰不力,郭一著急,自作主張地撤軍,卻被李宗仁在蔣介石那裏告了一狀,弄得陳誠非常難堪。

這一次,郭懺用商量的口氣說:“李長官,三峽江防,至關重要,若漢水西岸軍力空虛,敵寇趁機突入,我沒法向委座交待啊。”

李宗仁說:“我已請示軍委會!你現在的首要問題是對我負責。我要你派兩個軍過來馳援漢水東岸戰場,不得有誤!”

郭懺說:“我把沙市、江陵一線的蕭之楚的部隊派不過好不好?”

李宗仁說:“第26軍就算了吧。你迅速把周喦第75軍調過來,還有李及蘭(黃埔軍校1期,廣東陽山人)第94軍。”

蕭之楚第26軍雖參加過武漢會戰以及田家鎮大戰,但這兩年下來,多次作戰不力,漸漸被扣上弱旅的名號,所以李宗仁不想要。

郭懺沒辦法,只好調兵。

江防軍在漢水西岸到宜昌間設立了三道陣地(因右翼河網密集,故重點保護左翼):漢水西岸是第一道,荊門至沙市是第二道,當陽一線是第三道。李宗仁調令下達後,江防軍頭號主力周喦帶著戰力很強的第75軍由荊門、當陽向襄樊轉進;李及蘭帶著第94軍(欠一師,在漢水西岸二線陣地留守)由宜昌向新野轉進,去參加那裏的“決戰”。

這樣一來,不但漢水西岸的主力只剩下戰力不濟的蕭之楚第26軍,就連宜昌也成了空城。別忘了,武漢會戰後,第5戰區的敵情判斷和任務指導是:“其一,(日軍)經由漢宜公路,西攻宜昌,作為進攻重慶的準備;另一則為減輕武漢及鄂中敵軍的側背威脅,經由襄花公路進攻鄂北地區。”

所以現在,李宗仁似乎排除了日軍西攻宜昌的可能性。

在這種情況下,忐忑不安的郭懺不得不向重慶(軍委會和蔣介石此時沒對李宗仁的做法提出異議,證明他們亦對敵情出現錯判)要來駐守巴東、秭歸的李延年第2軍,讓他們頂到荊門、當陽一線,隨後又要來正在長沙休整的第18軍方靖第11師。

後來的勢態證明,由於李宗仁的錯判,導致漢水西岸的部隊不斷被調出,結果是宜昌以東出現大片守備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