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化黑為白

作為大明的政治文化中樞,京師從來不缺少流言,流言通常都很無稽,大到皇帝陛下背著張皇後寵幸了某宮女,小到某百姓家公公扒著門縫偷看兒媳洗澡等等,這些流言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煞有其事,每一件每一樁仿佛經過文人潤色了一般,其中的細節說得活靈活現,仿若親眼目睹。

國人有喜歡熱鬧的毛病,不論是看到的熱鬧還是聽來的熱鬧,皆喜聞樂見,這個毛病大抵傳承了幾千年,至今不衰。

同時這個毛病還衍生了一個很不好的後果,那就是盲聽盲信,別人說什麽便是什麽,從不求證,從不懷疑,故而中國上下五千年,朝代更叠不知凡幾,往往某個領頭人站在高處隨口說幾句謠言,麾下便能很快聚集十數萬造反大軍。

秦堪活了兩輩子,對國人的劣根性自然深知其中三味,流言便是他準備的第一件武器。

活了兩輩子只學到一些投機取巧,造謠生事的本事,如果秦堪稍微有點廉恥之心,至少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

流言很成功,一日之內,它已傳遍了京師的大街小巷。

當國子監的上空如漫天雪花般灑下無數張小傳單時,事態徹底失控。

無數貢生和士子拾起傳單,驚疑不定地互相詢問,然後討論,各種聲音喧囂不絕。

一名正在國子監坐探的錦衣總旗忽然成了知情人士,在眾多貢生的目光注視下。總旗活靈活現地敘述了數月前發生在紹興府的這件慘案,蘇州織造局督辦太監與浙商勾結牟利,盤剝織工,並無情打殺為生計苦苦掙紮的十余名織工,浙江布政司沆瀣一氣,知府杜宏為民請願,卻反被布政司構陷入獄。布政司朝堂背景深厚,杜宏押入京師刑部大獄,業已兇多吉少……

蘇州織造局和浙江布政司的倒行逆施。紹興織工的苦難遭遇,知府杜宏的不幸命運,在總旗的刻意渲染下。一個個或忠或奸的人物,一樁樁肮臟醜惡的黑暗真相,被年輕的士子貢生們深深記在了心裏。

大明的讀書人是正義的,“浩然之氣”是他們畢生所追求的目標,只要沒有踏入官場,他們便是一群單純的正義至上的文人。

從古至今,文人都有著與嬌弱身軀完全不符的暴脾氣,明朝尤甚。

隨著錦衣總旗仿若親眼目睹的娓娓述說,貢生們先是懷疑,然後迷茫地竊竊討論。最後漸漸群情激憤,在一名三十多歲貢生的登高疾呼下,整個國子監的貢生們沸騰了。

“朝堂不靖,天下不安,國朝養士。正為社稷危難,奸佞當道時匡危扶傾挽瀾,死得其所乃我輩畢生之願,今日忠臣無辜被構,慘落囹圄,刑部昏庸。黑白不分,正是我等憤而誅討之時,諸兄還在等什麽?”

說這話的士子姓嚴,名嵩。

貢生們被這句話一煽,頓時熱血沸騰,大聲附和“同去,同去!”

激昂的人群中,那名叫嚴嵩的士子與錦衣總旗四目相視,交換了一個會心的眼神,然後嚴嵩領著數百人高聲喝罵著出了國子監。

無論國有危難,還是朝中出了奸臣,一馬當先站出來聲討筆伐的,必然是這群人。

這群人有時候可愛亦復可敬,有時候可憐亦復可恨。

數百名貢生振臂高呼,聲嘶力竭地聲援無辜的清廉知府杜宏,他們從國子監出發,一路浩浩蕩蕩穿街過市,引無數看熱鬧的百姓們好奇側目,然後盲目跟隨,等眾人聚集在刑部衙門門前廣場上時,聲討的隊伍已驟然增加到兩千余人。

慷慨而正義的京師小販們無私奉獻出爛菜葉,臭雞蛋等等生活垃圾,熱血上頭的貢生士子們徒手抓起垃圾,鋪天蓋地的砸在刑部衙門的大門上,門前值守的差役嚇壞了,二話不說急忙關上了大門,慌慌張張入內稟報尚書去了。

當江南的士子們齊聲痛罵著紹興知府杜宏心黑手辣,打殺無辜織工時,北方京師的士子們卻在異口同聲為這位無辜清廉的知府竭盡全力地聲援請願,一南一北的讀書人對此案竟同時表露出了迥然相異的兩種態度,一時謂為奇觀……刑部衙門對街的一座小小茶肆裏,群情激憤的貢生們在高呼口號砸門喝罵之時,秦堪站在茶肆的衫木閣樓上,默默注視著看到的一切,嘴角不自覺地勾起了一抹笑容。

他已預感到,事情正在慢慢朝好的方向扭轉,幕後默默操控這一切的,正是他自己。

巧妙的借勢用勢,只要利用得當,小小的千戶也能翻雲覆雨的。

閣樓的木窗內,秦堪俊秀的面孔藏在陰影中莫測,誰也看不清此刻他臉上的表情,丁順和李二恭敬地站在他身後,剛才那個振臂煽動貢生鬧事的士子嚴嵩赫然也站在秦堪身後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