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不歡而散

劉大夏,天順八年進士,如今年近七十歲,當過地方官,剿過叛亂,治過黃河,挨過廷杖,明朝大臣該經歷的事他一件不落全都齊了。世人將他與王恕,馬文升三人合稱“弘治三君子”。

在這個人人標榜自己是君子的年代,能被世人大明大亮稱為君子,足可見其人多麽的……又臭又硬?

老實說,雖然秦堪也常常以君子自稱,但他很不喜歡跟真正的君子來往,時下的所謂君子已漸漸變了味道。這種人頑固,保守,脾氣剛烈,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跟前世的基地組織成員一樣,都是舍得一身剮的狠角色。

劉大夏捋著胡須,眼中一片冷漠,面無表情道:“山陰侯的意思是,量產佛朗機炮?”

秦堪笑道:“正是。”

劉大夏冷冷一哼:“山陰侯是錦衣衛指揮使,拱衛禁宮,緝賊懲兇是你們的職責,量產火炮之事,似乎是兵部的職司吧?”

“所以下官特來向老大人求懇,或許老大人尚不清楚佛朗機火炮的優點,若裝備我大明邊軍都司,未來不論遇到任何強敵,火炮在戰場上的作用都將超乎想象……”

劉大夏呵呵一笑:“可是經歷過大戰了,山陰侯一說起戰事底氣頗足,連老夫這個兵部尚書也要洗耳恭聽你的大論?”

嘲諷的話語,再配上譏誚的表情,令秦堪藏在袖中的雙手蠢蠢欲動,很想一巴掌扇上去。

深吸一口氣,秦堪決定忍了。

“老大人,正是因為下官親身參與過戰事,所以對佛朗機炮頗為了解,這種火炮威力大。射程遠,比諸我大明的火炮強了許多,下官不得不問,為何老大人反對量產?”

秦堪的忍讓態度終於令劉大夏消去了嘲諷的表情,畢竟是世人公認的君子,不論心裏對秦堪怎樣的敵視,別人以禮相待而他卻口出不遜,終非君子之道。

於是劉大夏的語氣變得平和:“山陰侯可知我大明國境線長幾許?”

“大明幅員遼闊,國境線以萬裏計。”

“可知我大明國庫歲入幾何?各地鐵礦年產幾何?”

秦堪明白劉大夏的意思了。低聲道:“老大人,事縱難為,不可不為,此舉功在千秋。”

劉大夏搖頭道:“老夫只看到天下的民脂民膏化作鐵水,鑄成了這一門門毫無用處的冰冷鐵炮。弘治十七年時,老夫便知道這佛朗機炮的優點,確實比我大明的火炮強上少許,不過,也只是少許而已,就因為這少許的優點,便要將其全面替代我大明火炮。國庫能答應麽?國庫縱能答應,老夫的良心能答應麽?天下稅賦當為天下人所用,而非鑄此冰冷之物,徒耗民脂。”

“下官不敢苟同老大人之論。欲強國,必先強兵,這是先後順序,國強而兵弱。終為外敵覬覦,群狼噬虎。虎將何為?關外韃子年年犯境,燒殺搶掠,皆因我大明衛所孱弱,而且戰術戰法有缺陷,如若換一種戰術,揚長避短,或許能改變如今勝少敗多的局面。”

劉大夏忍不住又露出了嘲諷的表情,隨即恢復了平和,看得出,他也在苦苦忍耐,忍耐眼前這個在他看來不知天高地厚的佞臣。

“換一種戰術?不知山陰侯有何高論?”

“韃子所倚仗者,唯騎兵矣,騎兵來去如風,此所謂兵貴神速,兩軍對壘,騎兵集結成陣發起沖鋒無堅不摧,此所謂重劍無鋒。這便是當年成吉思汗橫掃天下的最大原因,而我大明邊軍自永樂以後,罕有主動進攻草原大漠,軍事上一直采取固守之勢,土木之變後尤甚,韃子犯邊時往往以步兵相抗,拒馬盾牌為先,長槍於後,一貫的戰法是先以盾牌抵擋騎射箭矢和第一輪騎兵沖鋒,隨後再想方設法與韃子的騎兵戰陣接近,雙方混戰一團使敵人無法發揮騎兵沖陣的長處,可是這樣一來,我大明將士傷亡太大,縱勝亦是慘勝,幾乎兩敗俱傷。”

還有些話秦堪沒忍心說,如今大明衛所軍制糜爛,將領貪汙,軍士惜命,遭遇韃子往往潰逃的多,且不說戰術戰法,肯與之一戰已是萬幸了。

畢竟是兵部尚書,劉大夏對秦堪的分析還是頗為贊同的。

“依山陰侯之見,當如何應對?”

“其一,發展馬政,這一點三邊總制楊一清大人已做得很好,只待時日,我大明得良駒萬匹再建騎兵,用一兩年時間操練,來日與韃子一戰,勝算大增。其二,研制火器。我大明之所長者,唯火器也,將火器與騎兵結合起來使用,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方為取勝之道。比如這佛朗機火炮,若與韃子平原交戰時,列裝數十門甚至上百門,二裏之地便開始壓倒性的炮火覆蓋,分三段式甚至四段式輪流填藥發炮,如此一來,雙方還未交手而韃子騎兵必然傷亡慘重,彼方士氣已喪,膽氣已寒,我邊軍何愁不勝?若再改進我大明的鳥銃,使之發彈速度快一倍甚至兩倍,造作局再制造一批簡單的地雷,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