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我必取之

秦堪沒想到朱厚照竟如此執拗,明知大臣們強烈反對晉他的爵位,朱厚照仍一意孤行發下聖旨,而且是單方面發下聖旨,根本沒經過內閣和通政司。

大明自仁宣以後臣權漸重,君權很大程度上被限制,永樂皇帝獨創內閣大學士制,其本意是為了分擔繁重的政務,由於永樂皇帝經常出征漠北,朝中政務便交給內閣大學士打理,那時大學士還只是雛形,頂多相當於首長秘書的角色,皇帝說一句,大學士寫一句,算盤珠子似的撥一下動一下。

政局永遠跟皇帝的姓格有關,永樂皇帝雄才偉略,能駕馭住大學士,所以那時的大學士只是低眉順目的小秘書,沒有任何決策權。但是永樂以後的皇帝卻沒有他那麽英明強勢,於是大學士們的權力便悄然滋長,不可抑制。臣權瘋長後宣宗皇帝被逼急了,又沒魄力單挑滿殿文臣,於是太監這個群體正式被宣宗皇帝捧出來,內閣和司禮監分庭抗禮,互相制衡。

簡單的說,內閣制這東西不可否認是個好東西,不過站在皇家的立場上來說,內閣制就是永樂皇帝坑孫子的產物,這一坑便坑了兩百年,長眠寢陵的他永遠不會知道,因為他獨創的內閣制,他的子孫後代當皇帝都當得沒滋沒味,以至於後代出了許多諸如朱厚照這樣的頑童皇帝,數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木匠皇帝等等曠古奇葩。

九泉之下的永樂皇帝有沒有在夜深人靜之時狂扇自己耳光,不可考……

君權被限制的最大惡果便是,聖旨不再是大臣們必須遵從的皇帝旨令,它若沒有經過內閣和通政司的同意,聖旨便只是一張廢紙,令不能出宮門,內閣有權力將不合臣意的聖旨封還。

而今日朱厚照卻幹了一件很出格的事,他下的晉秦堪國公的聖旨根本沒經過內閣和通政司,便直接由小宦官來府上宣念出來。

爵位很正式,“寧國公”,正德登基以來封的第一個國公,隨同聖旨一起來的,居然還有正式的冊封金冊,欽賜鐵券以及全副的國公儀仗,朱厚照好人做到底,甚至還送了一輛四馬並轅的車駕,正式得不能再正式,皇恩浩蕩得不能再蕩……

然而問題的關鍵是……這道聖旨根本就是非法的產物,它沒經過內閣和通政司便發出來,根本就是無效的,金冊鐵券儀仗這些東西再富麗堂皇,滿朝文武不承認它,秦堪難道敢大明大亮頂著國公的頭銜招搖過市?

送走了宣旨的小宦官,秦堪神情沒有半分喜悅,反而非常沉重。

這個讓人不省心的小昏君,無意中又給他惹了一次禍,宣旨的消息瞞不住人,估計這會兒整個京師都知道了,好吧,眼看京師又被他掀起一場滔天巨浪。

秦堪清楚事情的嚴重姓,但侯府的家人並不知道,聽說宮裏的宦官來宣旨,家裏老爺晉爵為國公,張管家二話不說,當即喜氣洋洋地命家仆點起了炮仗,又風風火火地叫人去城裏請工匠,把侯府的牌匾改成國公府。

杜嫣和金柳也湊過來,一臉喜氣地展開聖旨左瞧右瞧,憐月憐星兩姐妹圍在旁邊歡喜得蹦蹦跳跳,小秦樂被金柳抱在懷裏,好奇地看著面前這張明黃色的誘人東西,口中咿咿呀呀,胖乎乎的小手抓上去,一口便咬在聖旨上,估摸著味道很不錯,小秦樂咬著咬著咯咯笑了。

秦堪苦笑。

好吧,這國公的爵位看來不爭不行了,不為別的原因,一個男人不能讓家人失望,秦堪希望自己在家人眼裏永遠是能撐起一片天的參天大樹,只會越長越高,能撐起的天空越來越大,誰若想把他這棵大樹鋸短一截,秦堪不介意殺他全家。

……*****

非法的聖旨果然出事了。

宣旨的宦官離開秦府不到一個時辰,京師的大臣們全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這是對臣權的挑釁!

盡管有些大逆不道,但所有大臣心裏第一時間冒出的仍是這個念頭。

大明的臣子很多時候不像臣子,只要將孔孟二字掛在嘴上,他們比皇帝更強勢,更蠻橫,真正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所有的國事政務都由大臣們辦了,內閣,都察院,大理寺,六部,地方官府……成熟的機構和制度一直是大明有條不紊運轉的動力,這些動力裏面似乎沒有皇帝什麽事,如同數十年後的萬歷皇帝,當他想出來管點事情時,首輔張居正說:“陛下還是在宮裏多多寵幸妃子,多生幾位皇子,天下事有我們臣子幫你管了。”

如此大逆不道的話居然是當朝首輔說出來的,萬歷皇帝沒殺張居正說明他是一個仁慈到極致的好人。

皇帝該幹什麽?他應該老實待在深宮裏,每天上朝時在金殿上方的龍椅上晃一晃,當臣子們稟奏各種國事時,皇帝應該將頭一偏,和顏悅色地問道:“內閣幾位先生怎麽看?”,接下來皇帝退朝回到深宮,找一位瞧得順眼的妃子行雲布雨,恩賜甘霖,至於皇帝興致來了想發個什麽聖旨封賞一下什麽人,可以,但是必須內閣點頭,內閣不點頭,這道聖旨便是無效的亂命,誰都不會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