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一壺濁酒喜相逢(大結局)(第5/7頁)

嘉靖皇帝朱厚熜這次終於合理合法地登上了皇位,然而他對當皇帝的熱情已完全冷卻,召集群臣要求禪位,請朝中諸臣再從朱氏藩王中另選賢明之人任皇帝,朝臣未及廷議,卻被遼陽郡王秦堪一句話強勢否決,朱厚熜含淚屈從,於是充分繼承了朱厚照的德行,從此只在後宮玩樂,寵幸嬪妃美婢,遛狗鬥雞熬鷹無所不能,哪怕數年之後早已成年,朝臣百般請求朱厚熜親政,朱厚熜仍死活不答應,國中凡大小內外諸事悉數托於遼陽郡王秦堪,登基稱帝四十余年不上朝不問政事,以此驚世駭俗的記錄堂堂正正打敗了朱厚照,毫無爭議地榮登大明歷代昏君榜首。

秦堪奉旨監國輔政後,第二年尋機罷免內閣大學士梁儲,蔣冕,裁撤禦馬監,騰驤四衛和東西二廠,另設上羽林六衛,由遼東邊軍執掌宮禁,原司禮監掌印張永,東廠廠督戴義及曾經寵極一時的八虎谷大用,魏彬,羅祥等賜以金銀後準予告老,將楊一清,嚴嵩補為內閣大學士,從此秦堪,楊廷和,楊一清,嚴嵩四人合力撐起大明朝政,權柄之重,位極歷代人臣之上,幾與皇帝並驅。

有了權力,掃除了障礙,秦堪終於放開手腳,開始大展抱負。

曾經權勢滔天的司禮監自張永告老後,秦堪遲遲未任新掌印人選,內宮諸太監巴結攀附仍不得其果,終於窺得天意,徹底死心,嘉靖五年九月,盛極大明百年的司禮監經朝臣廷議後正式裁撤,同年,各地方官府新設禦史台衙門,獨立於地方官府三司之外,專司監督制約三司之責,禦史台只對內閣負責,由都察院監察禦史和錦衣衛調員充任,互為監督。

嘉靖元年夏,遼陽郡王秦堪力排眾議,將內閣大學士人數增補為五人,第三年,再增為八人,為將來的君主立憲埋下了伏筆。

嘉靖三年,天津東港第一艘五千料大寶船下海首航,浙江巨賈張盛春以萬金買下此船,遼陽郡王秦堪代皇帝下旨嘉勉,並賜五百門最新式佛朗機火炮及鳥銃,奔天雷,水龍王等火器若幹,張盛春感激涕零,同年遂組織雇傭商隊萬人出海另辟新航道,嘉靖四年八月。張盛春商隊發現非洲好望角,商隊萬人登陸,與當地土著發生爭執,張盛春朝土著開了第一槍,大明的殖民戰爭拉開序幕。

嘉靖七年秋,京師悄然流傳著一個傳聞,言稱遼陽郡王當年誅除遼東總兵官李杲後。為防自家祖墳也被仇敵如法炮制,遂派心腹親信丁順秘密將秦氏祖墳遷移它地,當時丁順請了風水堪輿大師掐算了吉時良辰之後,卻誤打誤撞將秦家列祖先人埋在一處聚風藏氣之地,其勢騰天入地,其位丙艮。巽辛,兌丁相映相薦,正是極貴至尊之風水寶地,簡單的說,丁順鬼使神差給秦氏先祖選了一處龍脈,遼陽郡王命裏合當有九五之命格,貴不可言。

傳聞傳了十來天。京師朝臣人心惶惶,遼陽郡王大怒,下令察緝,將傳出流言的某個京師地痞閑漢杖斃於京師西城菜市口,傳聞遂息。

嘉靖七年冬,北方連降大雪,蒙古韃靼部凍死牛羊無數,遂不得不舉兵再犯大明邊鎮搶掠。遼陽郡王代天子巡視九邊,抽調宣府,大同,遼東等邊鎮將士,合兵一處共計十二萬,將犯邊的韃靼部擊潰,開春化凍後。遼陽郡王挾大勝余威,親率大軍北征草原,黃金家族首領伯顏猛可時已垂垂老邁,不得不聚二十余部落十萬蒙古大軍與明軍決戰於歸化。雲川,此戰明軍動用十萬民夫運送糧草軍械及五百余門新式佛朗機火炮,並輔以神機營攜新式觸發式鳥銃一萬人,歸化城外,神機營列陣,五百門火炮齊射,決戰之始便給予韃靼部重創,終現大明火器之威。

此戰共殲敵近七萬,傷者二萬,韃靼大小二十余部落青壯盡付斯役,亂軍中伯顏猛可被火炮命中腹部,身體被炸得四分五裂,當場斃命,輝煌數百年的黃金家族徹底湮滅於歷史塵埃之中,此戰過後,韃靼部盡數西遷,明軍趁機吞並原韃靼部所在的牧場草原,國境線一直延伸,直與羅刹國接壤,禍害大明一百多年的北元蒙古終於轟然傾塌,從此不振。

嘉靖八年夏,遼陽郡王某日王府設宴,赴宴者皆為郡王好友同僚,席間心腹親信丁順醉酒,酩酊之時不知從何處取出一件明黃龍袍,強自披在遼陽郡王身上,跪呼萬歲,與宴者莫不大驚,遼陽郡王勃然大怒,杖責丁順二十,並罷其職,流放廣西南寧府,兩年後召回,竟升任錦衣衛指揮使,嘉靖十二年,再賜丁順撫遠侯,世襲罔替,丁氏一門從此富貴百年不衰,余者如李二,常鳳,牟斌等親信,數年後皆有賜爵。

有此一例,無論丁順先貶後升的背後其意若何,秦堪的身邊人從此不敢再提稱帝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