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江浦商人婿 第六十一章 拜師學藝

大明皇宮,武英殿東暖閣。

閣內擺著銅盆,銅盆裏燒著通紅的貢炭,整個屋子溫暖如春。

朱元璋穿著明黃龍袍,面無表情的掃視一眼下首站著的幾位朝中大臣,銳利的目光令所有人身軀微微顫栗不已。

沉默了很久,朱元璋開口道:“皇太孫的奏本,你們都看過了吧?”

群臣躬身齊聲道:“看過了。”

“‘商人之義利’,呵呵,他怎麽想到這個上面去的……”朱元璋的目光再次回到龍案上一份淡青色的奏本,臉上的表情說不清是喜是怒。

群臣訥訥不敢言聲,天威難測,面對這樣一位開天辟地的帝王,群臣很難摸清他心裏到底在想什麽。

朱元璋將頭靠在椅背上,緩緩閉上眼,淡淡的道:“奏本既然都看過了,你們說說看法吧。”

群臣再次低下頭,無人出聲,整個暖閣靜悄悄的,只聽見銅盆內燃燒的貢炭不時發出噼啪的輕微爆裂聲。

良久,朱元璋仍闔著眼,但語氣卻分明有了些不耐煩。

“怎麽了?爾等皆朝中重臣,連一篇文章都評價不了麽?”

群臣身軀頓時一齊顫抖了一下,同時跪拜道:“臣等無能。”

能位列暖閣,被朱元璋稱之為“朝中重臣”的人,皆是道德文章出眾之輩,當然不可能連一篇文章都評不了。

可是這篇文章卻很要命,它的作者是當今天子的親孫子,下一任的皇位繼承人,它的內容更要命,通篇只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為商人正名!

商戶為賤戶,這是大明立國之初,朱元璋親自定下的國策,如今天子仍健在,他的親孫子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這是公然推翻了洪武皇帝以前立下的國策,說得好聽是諫言,說得不好聽,這是在跟天子唱反調啊。

祖孫倆觀念的分歧,旁人怎好說什麽?得罪誰偏向誰都不討好,洪武皇帝的屠刀,殺過的大臣還少嗎?胡惟庸藍玉兩案,整個京師朝堂的大臣們幾乎都被天子陛下屠戮殆盡,誰敢輕捋陛下龍須?除了裝啞巴,大臣們還能怎麽辦?

大臣們戰戰兢兢,一心只求朱元璋能放過他們,讓他們把這事跳過去,可朱元璋偏偏不想放過他們。

等了許久,不見有人說話,朱元璋枯槁的手指輕敲了幾下龍案,淡然道:“黃子澄,你是春坊講師,又是伴讀東宮,教授太孫課業,太孫是你的學生,你先來評一評太孫的這份奏本吧。”

黃子澄四十多歲,是個幹瘦矮小的中年人,他雙目有神,面孔瘦削,頜下幾縷青須,襯映得整個人精神矍鑠,十分幹練。

聽到朱元璋點名,黃子澄渾身也顫了一下,但他不敢有絲毫遲疑,上前一步,想了一下,道:“陛下,太孫這份奏本,文采是上上之選,駢句嚴謹,對仗工整,實是不可多得之佳作……但是,奏本中所言之觀點,陛下,請恕臣不敢苟同。”

朱元璋仍闔著眼,似是疲累了一般,靠在椅背上,但他臉上若有若無卻露出了幾分笑意。

“黃愛卿,說詳細點,你為何不敢苟同?”

“陛下,聖人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聖人千年前便將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劃分出來了,商人者,無論再怎樣粉飾其行,仍脫不了他們逐利的本色,既是逐利之輩,那便是小人,義從何來?臣以為,太孫殿下所言實乃大謬。陛下立國之初便以商者為賤業,是因為商者逐利忘義,不勞而獲,只知以低買高賣的投機之法為生,為世人所不齒,所以,太孫殿下所言,請為商人從賤籍中提拔出來,此舉乃違背陛下立國之初便定下的祖制,臣萬萬不敢苟同!”

黃子澄一番話說得中規中矩,不卑不亢,引聖人之言,反駁了朱允炆的觀點,群臣聽後紛紛點頭,這群大臣是從小讀聖賢書長大的,對黃子澄的反駁言論自是萬分贊同。

朱元璋眼睛微微睜開一條線,細長的縫隙中,一道銳利如刀鋒般的目光緩緩掃過群臣,隨即他的眼睛又閉上,慢慢吞吞的道:“黃愛卿不愧是春坊講讀官,學識文采不俗,呵呵,你們還有何看法?”

群臣低頭齊聲道:“臣等附議黃大人之言。”

朱元璋神色不變,枯槁的手指輕輕敲著龍案,一下又一下,仿佛敲在眾人的心上,群臣聽著那節奏緩慢的敲擊聲,臉色齊變,額頭上紛紛冒出一層細細的冷汗。

沉默了許久,朱元璋開口道:“你們都附議?沒人反對黃大人的話麽?”

群臣再次齊聲道:“臣等附議黃大人之言。”

朱元璋微嘆了口氣,道:“朕知道了,爾等都退下吧,太孫所奏之事,緩議。”

群臣紛紛面露喜色,“緩議”是一種比較委婉的說法,實際的意思是擱置,甚至永久不議。

看著大臣們動作一致的緩緩退出武英殿暖閣,朱元璋的臉色忽然陰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