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水深波浪闊 第一百六十七章 甫立新君(第2/3頁)

遺旨念完,殿內群臣又是一片哭嚎聲,紛紛拜了下去。

黃子澄站了起來,緩緩掃視群臣,目光刻意在二十幾位進了京的王爺們身上多停留了一下,沉聲道:“先帝遺命在此,各位藩王和同僚們可有疑慮?”

遺旨中說了諸王不用進京吊喪,可藩王們既然已經進了京,這句話自然被所有人忽略過去。

眾藩王左顧右盼,面面相覷,神色間頗為猶豫。

其中寧王朱權年紀最輕,剛滿二十歲,輩分上卻已是同年的朱允炆的叔叔,朱權脾氣最是直爽火爆,因其與燕王兄弟之情頗為深厚,朱棣在京師時曾隱隱表示朱允炆不能容人之怨意,於是朱權聞言擡頭帶著幾分不服的問道:“四哥燕王未至京師,此時擁立新君,是不是太急了?何妨將先帝大葬之儀辦完,待四哥進京之後,所有皇族之人全部聚齊,再議擁立新君之事?”

蕭凡聞言眉梢一挑,擁立新君的關鍵時刻,可不能橫生枝節,這個時候太敏感了,任何敢擋著朱允炆即位的人,都應該被視為敵人。

於是蕭凡挺直了身子,朝守在殿門外按劍而立的曹毅打了個手勢。

曹毅很有默契的點頭,很快,殿外傳來輕微雜亂的腳步聲,數百名錦衣衛校尉魚貫進入了大殿,人人帶著滿身肅殺之氣,隱隱將藩王們圍在圈中,一動不動的盯著藩王們。

殿中哀傷悲痛的氣氛頓時一變,變得凝重而緊張,殺氣漸漸彌漫於大殿之上。

眾臣大驚失色,皆伏於地上不敢稍動。

朱允炆卻一臉哀傷欲絕的模樣,楞楞的注視著朱元璋的遺體,眼中滿是迷茫和惶然,對身外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藩王們卻被錦衣衛的這個舉動驚呆了,接著二十余位王爺盡皆大怒,喧嘩之聲不絕於耳。

朱權勃然道:“蕭凡,你這是什麽意思?擁立新君乃我天家之事,你敢對皇子犯上不敬?”

蕭凡站起身,神色一片平靜,他瀟灑的拂了拂頭發,慢吞吞的道:“寧王殿下,天家並非一人之家,天下人皆矚目於此,擁立新君是先帝的遺旨,下官身為大明臣子,錦衣衛也只對皇帝陛下負責,只知依旨行事,膽敢違旨者,下官可不管您是不是王爺皇子,該抓的照樣抓!”

遠遠站著的黃子澄聽到蕭凡如此說,難得的向他投去贊賞的眼神。

盡管二人政見不同,在朝堂上水火不容,可他們畢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朱允炆竭力的擁護。

朱權見殿內情勢變得緊張,錦衣衛對他虎視眈眈,大有一言不合便將他拿下的意味。

朱權也不是個莽夫,勢單力薄之下,自然不便再出口反對,擁立新君已不可阻止,無論名分還是大義正統,朱允炆的即位都毫無挑剔之處。

於是朱權小心的瞟了默然無聲的朱允炆一眼,然後低下頭去,悻悻的哼了一聲,道:“本王也沒說不遵先帝遺旨啊,蕭凡你搞出這麽大的動靜,不覺得太小題大做了嗎?”

蕭凡見朱權服軟,自然也樂得給他個台階,聞言呵呵笑道:“寧王殿下言重了,下官才疏學淺,有時候聽不懂話,常常造成誤會,剛才一聽王爺要等燕王進京才擁立新君,下官還以為殿下想違旨呢……呵呵。”

蕭凡這話說的似輕實重,朱權聽得冷汗淋漓,強擠出笑臉道:“蕭指揮使多慮了,本王生性藏不住話,直來直往慣了,有些話說出來明明是沒有惡意,但聽在別人耳朵裏,卻又成了另外一層意思……”

刀兵威壓之下,終於令朱權改變了態度。

蕭凡心中長舒一口氣,笑道:“王爺的意思下官很是認同,人的語言就是這麽奇妙,有時候一字之差往往意思就不一樣了,比如說,王爺對某個女子動情,下官誇王爺是癡情漢,這是好話,可下官如果說你是‘癡漢’,意思就不一樣了……”

朱權:“……”

蕭凡見眾人盡皆無語的看著他,不由莫名其妙,轉頭問身旁的曹毅道:“這群人怎麽了?我說的笑話很冷嗎?”

曹毅擦了擦汗:“……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打了個冷戰。”

黃子澄見情勢已定,急忙大聲喝道:“諸王及朝中同僚,我等先拜祭先帝,再以君臣之禮參見新君!”

眾人神情一凜,於是紛紛朝朱元璋的遺體三叩九拜,然後朝朱允炆再次三叩九拜,正式以君臣之禮,拜於朱允炆身前。

“先帝英靈不遠,新君即立,乘時應運,承繼天道,更越聖朝,君德用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臣齊聲伏拜,第一次以臣子見君的禮儀,正式參拜朱允炆。

朱允炆被宦官攙扶著站在朱元璋遺體前,望著群臣向他施禮,蒼白英俊的面孔泛上幾分茫然無措。

“你……你們……都平身吧。”朱允炆緊張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