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水深波浪闊 第一百六十八章 艷圖風波(第2/5頁)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朱允炆被擁立為第二任大明皇帝,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接下來,便是為朱元璋治喪,朱允炆以新君的身份,發下了第一道聖旨,宣布國喪,樂舞皆免,由於朱元璋的遺旨裏說過掛喪三日即可,勿妨民間嫁娶,但朱允炆和大臣們商議之後,還是稍微更改了一下,將三日改為三月,國喪三月,其間不得舉樂,不得嫁娶,不得興兵。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六。盛大隆重的葬儀之後,在京師道錄司組織的僧道法事下,在和尚道士們齊聲誦念的念經聲中,朱允炆率領滿朝文武,將朱元璋的棺柩送進了陵墓。

陵墓在洪武十四年便已修好,位於京師城外鐘山南麓,朱元璋的發妻馬皇後死後葬於此處,由於馬皇後謚號“孝慈”,於是陵墓被稱為“孝陵”。

朱元璋一生簡樸,不願因身後之事大興土木,關於他死後的事情,遺旨中亦有提及,唯願與發妻馬皇後合葬一處,只需開啟孝陵地宮,將其棺柩置於馬皇後一起即可,喪葬之儀一切從簡。

孝陵的地宮石門緩緩開啟,朱允炆淚流滿面與群臣跪於陵前,看著大漢將軍將朱元璋的棺柩合力擡了進去,僧道盛大的超度安魂法事之後,地宮石門緩緩關閉。

這位譜寫了華夏傳奇歷史的偉大老人,從此正式告別歷史舞台,寧靜安詳的與妻子永遠沉寂於地宮之下,再也不見天日。

大明歷史的嶄新一頁,正被這位跪在地宮前的新君緩緩翻開……

隆重盛大的喪事辦完,朱允炆正式在奉天殿接受六部九卿及功勛公侯伯爵的參拜,在禮部尚書鄭沂的主持下,新皇登基大典開始。

經黃子澄和黃觀等翰林眾學士,及各部大臣的共同商議,奏請朱允炆同意,從明年起,改年號為“建文”,此年號是朱允炆考慮到開國時期,朱元璋對大臣殺戮過甚,民間多有無辜株連而死者,此舉幹違了天和,朱允炆為了扭轉和改變洪武朝尚武嗜殺的政治氛圍,於是特意提出更改年號,用了一個與“洪武”意思截然相反的“建文”年號,取意“去殺止武,建立文功”之意。

這個年號的確定,讓朝堂的大臣盡皆感到欣慰高興。

他們從年號上已經看到,一個文治昌盛,殺戮漸泯的文明王朝在緩緩現出了它的雛形,一個光耀萬世,堪比漢唐的盛世之象正在醞釀成長。

國有明君,繼往開來,大明幸甚,兆民幸甚,社稷幸甚,接下來便是按照慣例,新皇下詔即位,大赦天下囚徒,並封賞朝中各勞苦功高的大臣。

同時朱允炆對朝中的六部官員略作了一些小小的調整,原吏部尚書張紞調任右都禦史,吏部尚書由陳迪替任,原刑部尚書楊靖與左都禦史暴昭互相調任,原五軍都督府斷事官鐵鉉調任離京,任山東布政司使。

小範圍的調整了一下各部官員之後,終於又出了一些小風波。

錦衣衛指揮使,誠毅伯蕭凡被朱允炆提了名,朱允炆想將蕭凡的爵位提為侯爵,可他沒想到話剛出口,便遭到朝中以黃子澄為首的清流大臣們的激烈反對。

黃子澄的態度很堅決,自大明立國,先帝對大臣的爵位一直是非常吝於欽封的,除了那些從龍的功臣名將,立國之後鮮有大臣被先帝賜爵,在大明,爵位代表著功勞,代表著資歷,蕭凡這個年輕的黃口小兒一沒為國立過功,二沒有顯赫的文治或武功突顯於朝堂,先帝封他一個誠毅伯是為了讓他能勉強配得上嫁給他的兩位郡主,這純粹只是給皇家長長臉面,跟蕭凡本人並無半分幹系。

現在新皇覺得一個伯爵還不夠,還想給蕭凡提升爵位,這怎麽可以黃子澄激烈反對,大有“你若敢提升他,我就一頭撞死給你看”的架勢。

朱允炆被滿朝的反對聲嚇到了,滿心奇怪蕭凡的人緣如此之差的同時,只好幽怨而抱歉的看了看蕭凡,把提升爵位的事暫時放下了。

蕭凡倒是不以為意,畢竟自己確實沒為國立過功,在文治武功方面也沒有很突出的建樹,提升為侯爵之事他想都沒想過。

再說了,太虛老騙子給他算過命,說他命格極貴,乃王侯之相,這說明他遲早是王侯的,——這麽早當上侯爵了,作者還怎麽湊字數騙稿費呀。

但是,不想歸不想,不升侯爵是他自己謙虛,別人橫加一杠子阻攔,這就是純粹的找抽行為了,特別是阻攔的人是跟他多有不合的黃子澄,這讓蕭凡心裏非常不是滋味兒。

蕭凡貌似君子,實則很小心眼兒,有仇就要報,若等天來報,黃花菜都涼了,封賞群臣之事就這樣小風小浪過去了。

登基大典之後,朱允炆身著明黃五爪金龍袍,頭戴翼龍冠,正式以皇帝的身份開始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