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水深波浪闊 第一百八十章 君臣決裂(第5/6頁)

“哇哈哈哈哈,承讓了!平身,快平身!”

一本好書如飲甘露,令人不知不覺投入其中,忘了時間。

朱允炆坐在蕭凡的辦公室裏看黃書也是一樣,一個多時辰過去了,朱允炆仍眼睛都不眨的盯著書,根本已忘了時間的存在。

蕭凡悄然站起身,走到朱允炆面前,輕輕道:“陛下慢慢看,衙門前堂有些公務臣要去處理一下,臣先告退一會兒……”

朱允炆全副精神投入在書裏,聞言頭都沒擡,不耐煩的朝他揮了揮手。

蕭凡詭異的一笑,默然無聲的退出了屋子。

朱允炆獨自坐在屋子裏看著黃書,又過了半個多時辰,終於看完了半本。

朱允炆擡起頭,感嘆的輕敲桌子,由衷贊道:“蕭侍讀真是好文采,竟能寫出如此引人入勝的故事,當年根本用不著我幫他作弊考秀才嘛,這家夥就是喜歡裝!”

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睛,朱允炆將已經看完的上冊放到書案一旁,然後擡眼四望,到處找著金瓶梅的下冊。

書案很亂,來自各地各官府和大明各驛站的情報,公函以及文書等等,很雜亂的鋪滿了一桌子。

朱允炆很不滿的咕噥了一聲:“這家夥穿得衣冠楚楚,桌子亂得跟狗窩似的,也不知道收拾收拾,——金瓶梅的下冊哪兒去了?”

朱允炆在書案上胡亂翻找了一會兒,忽然,書案一份未開封的文書上,封面一個很醒目的名字令朱允炆停住了搜索的動作。

名字很熟悉,“黃子澄”。

朱允炆很好奇,錦衣衛指揮使的公案上怎麽會出現黃子澄的名字?

朱允炆順手將這份文書拿了起來。

這是一份錦衣衛密探的監視記錄,就是記錄平時京師大臣在家中及朝堂之外各處的一言一行,記錄下來後,密探將它形成文字,一字不差的寫在紙上,然後打上飛魚火漆,秘密的逐級上交,直至交到錦衣衛指揮使的手中。

朱允炆手裏的火漆便是未曾開封的,看來是蕭凡還未來得及拆開看的密報。

錦衣衛在京師各大臣府中安排密探,監視大臣言行的事,朱允炆早在當皇太孫時便已知曉,這已是大明王朝的一個特色,朱允炆一直對此事不置可否,只是礙於此規定乃是先帝皇祖父所下,他剛登基不久,不便貿然反對而已。

看著文書封面上的名字,朱允炆此時微微有些好奇,平素板著臉不時訓斥他的老師,他在自己家中又是什麽樣子的?不會還是板著一副棺材臉吧?

朱允炆想著想著,忽然露出頑皮的笑容,黃先生如果躲在家裏偷偷看黃書,那就太好玩了,以後自己可算是拿到了他一個把柄,看他以後還怎麽板著臉訓自己。

朱允炆嘿嘿笑了兩聲,迫不及待的撕去了密函上的火漆,錦衣衛記錄大臣的言行本就只對皇帝一人負責,他是大明皇帝,自然有權力拆看。

密函內只有薄薄的幾頁紙,上面詳細記錄著黃子澄什麽時辰吃飯,吃的什麽飯菜,什麽時候看書,看的什麽書,寫了什麽字,什麽時候睡覺,甚至連他睡覺時無意識的說了幾句什麽夢話,裏面都有詳細的記錄。

朱允炆意興闌珊的翻過一頁,頓時有些掃興,黃先生也生活得太單調了,連他一個把柄都抓不到,不好玩兒……

翻開第二頁時,朱允炆百無聊賴的表情頓時變了,漸漸變得驚訝,接著憤怒,白皙的俊臉慢慢泛上激動強抑的紅暈。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初三,亥時二刻,禦史黃觀,左都禦史暴昭入黃子澄府拜訪,三人內堂論朝中政事,黃子澄言:今上年幼德淺,殊乏治世之才,大明前景堪憂,上尤獨寵奸佞蕭賊,朝中權奸一手遮天,國無寧日矣。”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初五,戌時一刻,黃子澄府中與家眷飲酒,大醉。醉中大呼曰:上且昏庸無能,黎民不見天日,強藩虎視眈眈,大明危矣!言畢,家眷攙扶其睡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初八,戌時二刻,黃觀問其離京後朝堂安排,黃子澄曰:離京之前,發動清流,數落八款大罪,不惜代價除去蕭賊,其罪縱偶有捏造,亦在所不惜,此乃為國鋤奸,清君之側,勿需在意小節,於國大義無虧便可問心無愧……”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十三,亥時一刻……”

“……”

“……”

密函上記錄的黃子澄言行,一樁樁一件件觸目驚心,朱允炆眼中布滿血絲,瞳孔擴大又極快收縮,口中兩排牙齒咬得格格作響。

上面的每一句,每一字,刺得朱允炆眼睛生疼,……也許疼的不止是他的眼睛,還有他的心。

這……就是每日教我君子之道,帝王之道的老師麽?高尚無私的外表下,藏著多麽卑鄙可怕的靈魂!朱允炆又想起丁醜科案時,黃子澄發動滿朝大臣對蕭凡的詰難,問罪,他瞪著蕭凡時眼中蓬勃淩厲的殺機,他當時羅織出來的所謂“蕭凡十款大罪,款款皆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