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近侍歸京邑 第二百三十七章 學子風波(第2/4頁)

就在大夥兒鉚足了勁兒準備三日後的大辯論時,京師卻流傳著一條流言。

流言其實很簡單,大致的內容是新晉誠毅侯爺,錦衣衛指揮使蕭凡讒言惑上,借改革軍制之事,妄圖排除朝堂異己,肅清政敵,此舉後果嚴重,若然行之,必使朝堂風氣漸漸變成重武輕文,十年寒窗苦讀,最後卻連一個賣力氣的粗鄙武夫都不如,若天下官紳百姓子弟紛紛起而效之,棄文從武,那時大明境內尚武之風大行於世,誰人再讀孔孟,誰人再修禮德?窮兵黷武到最後,大明王朝的未來何去何從?

這些大道理在百姓中流傳倒是沒什麽,這個年代能懂這些道理的平民百姓太少,他們根本不明白朝廷重文或重武對他們的生活有什麽影響,日子該怎麽過就怎麽過,自己的營生才是百姓最關心的,不論文人還是武夫,他們都要穿衣吃飯,朝廷看重誰有那麽重要嗎?

令人糾結的是,這條流言傳到了讀書人的耳朵裏,反應便大不一樣了。

文人從來便瞧不起武人,自古以來文人的骨子裏都充滿著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便很準確的概括出讀書人的清高心理,在他們眼中,靠讀書考取功名才是人生中最正確最風光的途徑。

現在蕭凡提出的改革軍制,無疑使得他們選擇的那條路看起來變得非常黯淡,武夫的地位若被蕭凡提升起來,那他們十年的寒窗苦讀何苦來哉?

這條流言在京師瘋狂蔓延,像瘟疫一般很快傳到了京師周邊府縣。各地官學的學子們義憤填膺,人人皆雲朝堂出了奸佞,痛罵蕭凡是誤國誤君的奸賊。

第二日,京師周邊府縣的學子紛紛進京,聚集國子監,在國子監的貢生們一番激昂又極富煽動性的演講下,學子們沸騰了,千余名學子在貢生的帶領下,一齊走到禮部衙門,要求聯名上書,參劾錦衣衛指揮使禍國亂政,動搖國本,請求天子將其撤職問罪,以清君側。

京師動蕩不安,百官聞訊震驚嘩然,應天府尹慌忙派出了衙役捕快,然而這千余學子中有不少身負功名的秀才,衙役捕快們打又不敢打,抓也不敢抓,拿著鐵尺枷鎖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學子們聚集在禮部衙門前振臂高呼嚴懲國賊之類的口號。

事情很快傳到皇宮,朱允炆也慌了,登基不到一年便出了這麽大的事,素無應變經驗的他頓時嚇得六神無主,急召蕭凡入宮,並命蕭凡處理此事,朱允炆唯一的要求,便是不準殺害學子,否則會把天家和朝廷推到天下讀書人的對立面,這絕對是朱允炆不想看到的。

蕭凡神情凝重的領命出宮。

出了承天門,蕭凡的臉色一片鐵青。

改革軍制必然會觸碰文人的利益,這一點他早已想到,但他沒想到黃觀這些人如此無恥,竟然暗裏煽動那些不明真相的學子鬧事,在這個時代,鬧事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黃觀等人絲毫不顧忌那麽多學子的性命,拿他們當槍使。所謂清流,無非是一群頂著聖潔光環的偽君子,他們的內心比狼還陰冷,比蛇還狠毒。

回到鎮撫司衙門,一眾僉事,同知和千戶等人皆聚集在衙門前堂,靜靜盯著從大門走進來的蕭凡,學子鬧事他們早已知道,出了這種事,錦衣衛是肯定要出面的,現在眾人都在等著蕭凡下令。

蕭凡陰沉著臉走進前堂,回頭環視眾人,許久,他忽然一拍桌子,斬釘截鐵道:“變法改革,是強國之道,我必為之!任誰也不能改變我的決定!”

眾人一齊抱拳躬身道:“請大人下令!”

思索良久,蕭凡沉吟道:“學子不明真相,乃是受人蠱惑,對他們,不可施以殺戮,本官決定先禮後兵,先讓衙門內的文吏寫一份安撫告示,貼到禮部衙門的門口,言明改革軍制並非重武輕文,朝廷以文治國的國策不會改變,眾學子未明原由,不得妄議國事,請他們各自散去……”

曹毅急道:“大人,一份安撫告示恐怕起不了作用吧?若是那些書呆子不聽勸阻呢?”

蕭凡冷冷笑道:“先禮後兵,既然他們不聽勸阻,錦衣衛也不是吃幹飯的!傳令下去,告示貼出來兩個時辰後,若學子們仍在尋釁鬧事,著京師錦衣衛校尉會同應天府衙役捕快將那些學子驅趕出城,然後再貼出一份告示,若誰再敢鬧事,本官向天子請旨,革了他的功名,永遠不許其參加科舉,仍舊執迷不悟者,將其緝拿下獄,會審之後,貶為庶民,流放千裏!”

眾人神情一凝,抱拳齊聲道:“得令!”

不出所料,安撫告示貼出來兩個時辰後,學子們視若無睹,仍舊聚集禮部衙門前高呼嚴懲國賊的口號,不少沖動的學子甚至砸爛了衙門前的榜文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