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近侍歸京邑 第二百四十四章 專治不服

洪武三十一年九月,軍制變法的細則終於定案。

天子朱允炆連下三道聖旨,第一道聖旨,布告天下,朝廷求才若渴,於本年臘月在京師開武舉,為國選將,凡大明百姓子民,不論出身貴賤,家世三代清白者皆可參加,文武雙全者擇優而取。

第二道聖旨,舉凡大明各都指揮使司轄下千戶所,即日起停止務農,所有軍戶全力操練,日夜練兵,不可懈怠,軍中所需糧草由朝廷戶部統一發送各都指揮使司。並規定每隔兩月,各都指揮司的千戶所之間進行對抗演練,名次最低的千戶將被撤職查辦,名次最高的由朝廷通令嘉獎,並由兵部記錄在案,以為將來升遷的依據。

第三道聖旨,朝廷兵部於京師西郊的皇家馬場旁開辦講武堂,當今天子親自主持講武堂事宜,著令各指揮使司抽調轄下中層將領,如總旗,百戶等等,將他們選送至京師,由兵部派遣功勛老將,名將親自為這些中層將領講武授課,教授排兵布陣,治軍練兵之法,講武堂半年為一期,半年後由兵部官員考核,順利結業的中層將領將由兵部記錄在案,有很大的機會升遷軍職,並且由兵部造冊,授予“天子門生”的鐵券,以為終身榮譽。

三道聖旨一下,舉國震驚。

朝堂內出奇的沉默,眾官員已知這個結果無法改變,而且這三道聖旨雖然改革了祖制,但蕭凡無疑非常小心,只是在祖制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點內容,並沒有影響大明軍制的整體架構,算不得太離經叛道。眾清流經歷過上次的朝爭之後,對蕭凡的手段愈發忌憚,既然軍制並沒有什麽大的改革動作,清流官員們於是閉上了嘴,乖巧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由著蕭凡去了。

朝堂沒有反應,可各地指揮使司的反應卻大了。

各指揮使皆由朝廷兵部委派,他們是帶兵的武將,可以說手握一方兵權,算是武將裏面的最高職位了,他們倒是無所謂,百戶,總旗們再怎麽升遷,也不可能突然升成指揮使,對他們的利益影響不大。

不能接受的是各千戶所的千戶們,練兵可以,反正有朝廷戶部提供糧草,但開辦講武堂卻令各千戶將領們大大不滿了。

軍權也是權力,權力的蛋糕就那麽大,若那些中層將領從講武堂結業回來,朝廷將會給他們升遷的機會,他們升遷了,現在的這些千戶們怎麽辦?軍職就那麽多,有人升上去,必然有人先退下來,誰舍得放棄現在的權力?

朱允炆的聖旨剛剛頒布,各地千戶所動蕩不安起來,在這個皇權至上的年代,大部分的千戶將領還是畏懼皇威的,誰也不敢跟天子的聖旨叫板,既然天子有意新人換舊人,千戶們只能無奈的接受事實,但是極少部分千戶們不高興了,壯著膽子鬧上了指揮使司,向指揮使請願訴苦,要求上奏朝廷,反對兵部開辦講武堂,武人都是急脾氣,說著說著便上了火氣,拍桌子罵娘並不稀奇,事態越鬧越大,漸漸有些失控。

各地指揮使有些急了,軍中之事非同兒戲,稍有不慎便是一場兵變,掌軍之事是最為敏感的,指揮使們也擔著身家性命,誰也不敢小視。在嚴厲訓斥之後,小部分千戶仍舊不依不饒在指揮使司裏鬧騰,指揮使慌了,他們擔不起這麽大的幹系,急忙飛馬稟報朝廷。

奏報還在路上,錦衣衛駐於大明各地的十四個千戶所便先一步得到了消息,錦衣衛的情報傳遞自然比軍中奏報快了許多,兩天之後,身在京師的蕭凡便得知各地小部分千戶將領鬧事的消息。

一貫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蕭凡這一次沒再客氣,立馬露出了錦衣衛指揮使的猙獰面目。

幾道命令一下,各地錦衣衛千戶所開始派人強行插手軍務,以“蓄意鬧事,圖謀不軌”的罪名,於各地指揮使司內毫不留情的斬殺十余名帶頭鬧事的千戶將領,並將他們的妻兒老小一並緝拿入獄,在各指揮使的配合下,又對各千戶所的千戶將領進行了職位對調,凡有不服不願者,以謀反論處,當場斬殺,全族加罪。

經過這一番雷霆鐵血手段的彈壓,各千戶將領們終於老老實實的收拾行李,服從了朝廷的調遣,各自到新的陌生的千戶所帶兵去了。

朱允炆又在最短的時間內下旨溫言寬慰各千戶,言及朝廷必然對各將領有安排,斷不會做出兔死狗烹之惡事,諸千戶安心領兵,不可再滋生事端雲雲。

朱允炆和蕭凡完美配合,非常默契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幾日之內便將各地千戶收拾得服服帖帖,並且借此一事,順利的完成了各地千戶對調,將兵變的可能降到了最低。

由這件事引申出另一個後果,那就是大明軍界之內,上到指揮使,下到尋常的百戶,總旗,對這位年輕的錦衣衛指揮使終於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提起蕭凡的名字,軍中無人不面帶懼色,驚惶畏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