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沙場月色寒 第二百七十五章 傳檄天下(第2/3頁)

“蕭凡這畜生……”

隨著朱允炆的數道旨意一下,朝廷各部緊急運轉起來,禮部會同翰林院學士寫討逆檄文,戶部開始籌備糧草,工部緊急架設長江浮橋,通政使司將各道命令下發各州各府各縣,最忙的是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不但要調兵遣將,還要打開兵庫,分發各式刀兵軍械,以及準備各州府地圖,用以備戰。

蕭凡向朱允炆請了旨,調來了耿炳文,盛庸,平安等將領,命其麾下聽用。

這幾位雖然智勇有限,可是矮子裏面拔高個兒,他們也勉強算得上是這一代的名將了。

李景隆聽說要打仗了,這位紈絝子弟根本不知利害,反而興奮的央求蕭凡出征時帶上他,揚言要為祖上增光,親斬敵酋首級雲雲,蕭凡氣得直想一腳把他踹到長江裏去,大家都這麽忙,這家夥還來添什麽亂,前世李景隆赫赫草包威名,蕭凡怎麽敢讓他參加出征?

各部忙亂成一團,打仗這種事不是說出征就立馬能出征的,軍士沒來得及到達指定地點集結,各種糧草輜重,攻城器械以及各色火器沒有到位,朝廷檄文還沒傳貼各州各府,這些事情不是一天兩天能準備好的。

於是趁著各部籌備之時,蕭凡日夜與諸將開會討論戰略戰策,幾日下來,終於研討出一份行之有效的戰略。

燕逆來勢洶洶,又是百戰邊軍,朝廷大軍久未經歷實戰,開始交戰之時,必然會吃一點小虧的,目前堅守大名府的郭英肯定也只能率八萬軍士死守大名,大名府是北方重鎮,城內糧草充足,城墻堅固,以郭英的本事,八萬大軍守住大名還是沒問題的,現在需要做的,便是在大名府南邊的河南開封附近布下朝廷的第一道防線,將朱棣的兇猛來勢擋住,燕逆不克大名,開封又攻不下,必然士氣受挫,這個時候,朝廷大軍再慢慢向前推進,尋找機會與朱棣交戰,那時才是雙方正式較量的開始。

總而言之,蕭凡會同諸將研究出來的戰略第一步,便是死守。一出征便與士氣高昂的燕逆決戰,那是傻子才幹的事。

守住河南,使燕逆不得寸進,這場戰爭的第一局便算是打平了,接下來才是各施手段的時候。

將戰略意圖送進皇宮,蕭凡仔細跟朱允炆講解了一番,不懂軍事的朱允炆唯一能做的事便是朱砂大筆一揮:準奏。

建文元年三月十九。燕逆造反的消息傳到了京師,舉國震驚。

與此同時,燕逆的起兵檄文也人盡皆知,檄文裏所說的“奉天靖難”“清君側,復祖制”等等理由,把朱允炆氣得摔遍了寢宮裏所有能摔的東西。

檄文裏還有一條理由,那就是朝中的大奸臣蕭凡向天子進讒,私自扣押燕王三子,將其軟禁京師,致使燕王骨肉分離,父子不得相見,燕王心痛悲傷之余,迫不得已行兵諫。

按戰爭慣例,與敵交戰之前必須要殺質祭旗,但是這條理由列在檄文上,朝廷為避嫌疑,卻是動也不敢再動朱棣的三個兒子,否則必被天下士子百姓指責,民心若向背,戰爭便輸了。

自古交戰,出師的名分非常重要,這決定著各自的出發點是正義還是邪惡,是否能被天下士子百姓所認同,朝廷當然不能任由朱棣那個反賊胡說八道,朝廷的反應很迅速,在翰林院諸學士的加班加點下,一篇辭藻華麗,義正嚴詞的討逆檄文新鮮出爐,飛快傳貼各府各縣。

檄文嚴厲指責燕王試圖篡位的行徑,並列舉燕王小時候頑劣不堪,長大後性喜殺虐,貪財好色,擁兵自重種種劣跡,從燕王一歲一直罵到他現在,然後告訴天下士子百姓,燕逆起兵,實是為篡皇位而謀反,妄圖顛覆大明正統,此大逆也,總之,三歲看老,朝廷的討逆檄文不但起到了譴責作用,而且還告訴家裏有孩子的百姓們,管好自己的孩子,太調皮不會有出息的,朱棣就是個很明顯的反面教材,是皇家教育下的失敗半成品,好好的王爺不當,偏偏要造反,這是正常人幹的事嗎?

檄文最後語風一頓,用了一個問句,——若讓朱棣這種人當了皇帝,你們這些大明子民生活還有奔頭嗎?不怕他搶你家銀子,搶你家閨女啊?

這篇檄文將朱棣趁朝廷不備一舉攻陷居庸關,懷來府,殺害朝廷派駐北平的布政使,都指揮副使以及居庸關總兵等等大逆之事說得清清楚楚,基本將朱棣和他麾下的十余萬叛軍定性為恐怖組織。

雙方還未正式交戰,便互相打起了口水仗,民間輿論漫天飛,什麽說法都有,由此又演繹出諸多山寨版本,沸沸揚揚,一發不可收拾。

翰林院的學士們好不容易有了用武之地,紛紛摩拳擦掌,打算再寫幾篇辭藻更華麗,語氣更嚴厲的錦繡文章,發表到朝廷的邸報上,傳檄天下四方,一時間朝堂學術氣氛空前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