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一醉輕王侯 第三百一十七章 怒毆禦史

建文二年六月。

在一個平靜無波的早朝上,兵部給事中周戍站出了朝班,向金殿之上的朱允炆呈上了奏本。

“……漢唐之盛,都臨邊陲,雄踞汜水以禦狄戎,坐擁嵩嶽以安天下,君王戒驕奢而吞吐天地,臣工尚賢能而忠信社稷,國盛兵強,君聖臣賢,遂制六合,威服八荒,河西拱手而取,狄蠻爭而請降,此漢唐盛世之始也,何以故?蓋都城臨邊域,君臣憂海內而振長策,故生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宇內之心,盛德惠民,兵服蠻夷,天下息矣……”

周戍這篇名為《請遷國都疏》的奏本當廷宣念,平靜的朝堂引發了一場大地震,振聾發聵之語,令滿朝文武震驚。

給事中只是一個小小的言官,明朝自洪武帝後,言官的言論漸漸寬松,朱允炆崇尚以仁治國,從不因言加罪,是故建文朝的言官們也活躍起來,捕風捉影,風聞奏事,什麽話都敢說,什麽人都敢罵,風頭之盛,鬼驚神懼。

可周戍的這篇請遷國都的奏本卻大不尋常,因為他提出的話題太過駭人,遷移國都?這王八蛋吃錯藥了?好好的幹嘛要遷都,應天哪裏不好了?非要遷到北平那個曾經是造反逆王的老巢去?

一篇洋洋灑灑的奏章念完,周戍面無表情的退回了朝班,金殿上所有大臣都睜大了眼睛,久久不發一語,他們實在太震驚了,腦子裏還在消化這個驚人的提議,是以周戍退回朝班半天,金殿內仍舊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這篇奏章另外一個不同尋常之處在於,周戍是兵部給事中,眾所周知,兵部堂官茹瑺是奸黨一派,是英國公蕭凡的忠實走狗,今日周戍提出遷都之議,是否出自茹瑺的授意?或者更明確的說,是否出自蕭凡的授意?

如此一推理,所有人都在思量,目光不由自主的望向朝班中一言不發的蕭凡,憤怒嘲諷皆有,一道道含義不同的目光如刀鋒般銳利,全部集中在蕭凡身上。

遷都?

真是可笑!

蕭凡這畜生到底想幹嘛?

迎著眾臣憤怒甚至是仇恨的目光,蕭凡闔目立於朝班中,面無表情的捧著象牙芴板,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如同廟裏供奉的關二爺,一臉雲淡風輕,虛無縹緲……

朱允炆心裏當然早有數,見所有人都不說話,他咂摸咂摸嘴,若有所思道:“周愛卿的提議,朕覺得嘛……這個,似乎頗有道理,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撲通!

右都禦史景清率先跪了下來,憤然道:“此議動搖國本,殊為荒謬,大明若遷國都,社稷危矣!周戍誤國誤君,居心叵測,此議斷不可行!”

這一道抗辯如同吹響了滿朝文武反對的沖鋒號,金殿上大部分大臣都跪了下來,炸了營似的紛紛表示反對,巨大的聲浪幾乎掀翻了殿頂,其中對周戍的咒罵參劾聲更是掩蓋不住,整個金殿比應天西市更鼎沸,亂成了一鍋粥。

跪下來的大臣自然是堅決反對遷都的,那些沒跪下來,仍舊站著不動的,便是茹瑺,郁新,解縉,齊泰等等這些奸黨派系,他們老神在在站在人群中,那麽的鶴立雞群,超脫世外。

眾人一見這情景,頓時愈發了然。

果然是蕭凡那幫奸黨玩的名堂!

王八蛋!你想害死大家嗎?

作為即得利益者,朝堂眾臣很清楚遷都意味著什麽,多年京師經營的格局將一朝盡毀,官員與京師商戶,和各地方官府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將不復存在,更重要的是,遷都之後意味著朝堂權力職司的重新洗牌,今日高高在上的地位,也許他日便一落千丈,風光不復,朝堂是整個天下的權力中樞,今日能站在這金殿之上,都是搶破頭皮,甚至是從無數驚心動魄的鬥爭中得來的高位,戀棧之心人皆有之,穩定平衡的格局怎甘被一句遷都而全部打破?

殿內一片激烈反對聲,大臣們憤怒了,遷都之議很明顯觸動了所有人的利益底線,為了維護利益,他們不惜以死相抗,人人慷慨陳詞,將遷都說成貽誤君主,禍害江山的弊政,所有人的話鋒矛頭全部指向提出這個建議的當事人周戍,金殿之上一片痛罵,周戍則面無表情站在朝班中不發一語,只是面孔不易察覺地抽搐幾下。

被罵的是周戍,大家的辭鋒也非常含蓄的指向了奸黨,指向了蕭凡,很顯然,蕭凡這回捅翻了馬蜂窩,遷都之議難以善了。

刑部尚書楊靖出班跪在金殿正中,淚流滿面,以頭觸地,朝著金殿的白玉台階狠狠叩首,乞求天子千萬不要違觸祖制,輕言遷都,很快楊靖光潔的額頭磕出一片觸目驚心的血跡,鮮血浸染了白玉台階的同時,楊靖也昏了過去。

朱允炆嚇壞了,他沒想到大臣們的反應竟然如此激烈,見楊靖昏了過去,朱允炆急忙宣太醫診治,金殿之上愈發喧鬧,吏部值日官幾次高宣禮儀,要求肅靜,仍舊彈壓不住群情激憤的大臣。